第八百一十四章:西行往事(下)(1 / 2)

加入书签

那一剑的风采,即便是过去这么久,宋应星依旧无法忘却。

一剑之威,可留万古!

一剑破境,直入一品。

那一刻,李白走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剑道,以诗附剑,直接杀入万军从中,将长剑架在赤火国国主的脖颈之上,逼着其让手底下的士兵停止杀戮。

让他跟在陈玄奘身边,以佛法洗涤戾气,终是将这满身戾气尽数洗去。

而就在这些戾气铅华尽数散去之后,整个人就好像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窗一般。

一眼望去,所能看到,都是截然不同的一片天地。

一战之后,陈玄奘的小迷弟+1。

宋应星的小迷弟也跟着加一。

毕竟,那些异域的各种手段实在是太过落后,仅仅只是从掌握天工开物的宋应星手中流出的些许东西,便足以对他们国度的经济、农耕,甚至是在战事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可以说,一路走来,除了陈玄奘的佛法影响之下,宋应星也成功将自己的理念播撒开来。

只不过,当宋应星自己说出这些事情的时候,对他自己的表现,也只是浅尝辄止地提了几句罢了,并没有深入讲解。

也是李白在舞剑完毕之后,方才凑过来,听见刘元和宋应星在谈论西行的往事,也跟着插了一句嘴。

当然,这里的插嘴,自然是将宋应星的“伪装”撕开。

这一位可并非是像他自己描述中的那般,只是个小透明。

而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说,李白的存在,对这个队伍而言,是一柄利剑,将前方的荆棘尽数斩破的话;

陈玄奘就是这支队伍之中的精神领袖,只不过他所散发出的精神意志,其所感染的不仅仅只是西行小队,更是将他的理念传播给走过的那些国度,教会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也是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之下,方才有那么多放下屠刀,皈依佛门的帝王。

方才有那么多迷途知返的国主。

方才有那么多知廉耻,懂礼仪的百姓。

……

只不过,陈玄奘的净化也仅仅只是停留在精神层面罢了。

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纵使他们的精神意志再过高洁,但也有一点不可或缺,那就是活下去!

在精神层面的满足只能实现心灵的安慰,但无法填饱肚子。

想要活下去,就得先填饱肚子,吃得饱,穿得暖,才有时间,才有机会思考更多的东西。

所以,宋应星的存在,便是为这些人提供一些物质生产方面的技术,极大程度上提升他们的生产力,让这些人在进行精神蜕变的同时,又能得到物质方面的满足。

如此,也才能活下去!

这,也就是宋应星存在的意义。

从这方面说,这一次玄奘西行,一路上能够将思想的种子播散出去,宋应星能给的帮助,无可厚非。

也是在这般的功德之力加持之下,宋应星也才最终踏过最后一个门槛,修为境界提升至一品。

至于陈玄奘的一品之境,则是在抵达天竺之后才提升的。

在初至天竺的时候,陈玄奘想要前往那烂陀寺求取真经。

不过,当陈玄奘同本地的路人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那些本国百姓皆是满脸惊讶地看向陈玄奘。

在那种惊讶的目光中,甚至还带着少许的不屑和疑惑。

一个外来的佛教徒,也想同天竺本土圣宗媲美?

当即就是一番嗤笑。

不过,在进行嗤笑之后,这群人也告诉了陈玄奘一个求取真经的方法。

说是求取,倒不如说是一路辩法,强行横推过去。

天竺之中,除却有那烂陀寺这个寺庙之外,还有大大小小数千个寺庙。

想要进入那烂陀寺,首先就得有名!

至少,得得到二十个大寺庙主持的认可才行。

认可如何得来?

自然是凭借一张嘴,一双拳得来的。

所以,在进入天竺之后的求经之路,甚至要比西行之路更为凶险。

至少,对陈玄奘来说是这般。

这一路,完全是由他自己出手,由他自己出面进行应对。

当李白和宋应星两人想要出手帮忙的时候,都被陈玄奘拒绝了。

而他的理由只有一个。

真经,得由他来取!

当时的天竺之中,对于佛法,便有大小乘之分,两个教派的人,更是谁也不服说,谁都觉得自己是正统,想要靠辩法打败对方。

陈玄奘的到来,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异数,在最初的时候,这两个教派的人,根本就没有将陈玄奘放在眼中。

只不过,也就在他们无视陈玄奘的时候,这个自东土大唐而来的僧人开始了自己在天竺中的求经之路。

半日辩一寺,败一僧。

不过是一月的时间,便已经连败天竺之中大大小小总计六十余个寺庙,在将这些寺庙主持尽数蛰伏之时,玄奘也同时将自己一路走来的佛法传授出去,与四周的僧人相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佛法。

那个时候的陈玄奘,他的佛法俨然是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有了唯识宗的雏形。

一路走来,他的崛起自然也引起了大小乘佛教两派的注意,纷纷派出高出高僧与玄奘辩法。

玄奘来者不惧,连辩连胜的事迹引起了一个大势力执掌者,戒日王的注意。

这位国王甚至是亲自出面,带领群臣迎接陈玄奘,与之谈论佛法。

在废寝忘食地连谈三日之后,这位国王对陈玄奘的佛法修为有了极深的认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