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好多美人儿(1 / 2)
护送华容公主的使团有三百人。
虽然大周如今同匈奴开战,但因为使团向南走,所经之地都是太平安乐之处。每至一地,也都有各郡县官员亲自迎送,故而还算安全。
没两日,原本还算谨小慎微的守卫,渐渐有些松懈了。
使团有时赶到驿站吃饭,不巧附近没有驿站时,也会在官道旁埋锅造饭。道旁渐见流民,都是从北边逃亡而来。
成蔚然披着斗篷遮挡面容,拿着一本书从马车上下来,时不时看向远处的流民,神情担忧。
御史魏光嗣看到成蔚然手中的书,问道:“殿下在学吐蕃文字?”
成蔚然点头道:“吐蕃紧邻大梁,来之前,我向礼部要了本字意典籍。”
魏光嗣也只是问问,并不把这些当回事。
他站在大锅前,指挥厨子。
“宽油!宽油!油少了肉就柴了!”
“晃一晃锅,这样鱼皮才不会烂嘛。鱼皮焦黄,红烧以后卖相更好。”
厨子忍不住抱怨道:“公主殿下习惯油多。”
这厨子正是成府陪送给成蔚然一同南下的。说起来,他先前是从南方来,如今又回南方去,故而还算乐意。
魏光嗣笑道:“御史习惯油多。”
好像眼下最重要的是这餐饭,而不是百姓的死活,朝廷的安危。
“魏大人,”成蔚然忍不住上前一步,“您看这流民,是越来越多了。”
魏光嗣向四周瞧了一眼,点头道:“还好是春天,挖个草根都能活,也不至于冻死,道无白骨,不错。”
这……
道无白骨就算不错了?
成蔚然无言以对,又问道:“不知京都那边能不能胜?这一路上我没有见到支援京都的兵马,总是担心。”
“本官也不知道。”魏光嗣道,“不过若京都败了,估计会迁都金陵。本官送完你,倒是不用千里迢迢回来了。”
金陵在南边。
如果迁都,他倒真的省了不少脚程。
成蔚然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站着的这位大人,便是朝廷能言善谏的铁面御史。
见成蔚然微微低头,魏光嗣叹气道:“不瞒公主殿下,自从那人战死,本官已不对刘氏皇族抱任何希望。当一天官领一天俸禄而已,无愧于百姓便罢了。”
那人……
那个先太子骨血,以为死在十六年前的驿站,却又在京都掀起风云的刘琅。
那个襟怀坦荡,以为会为生民立命开万世太平,却又战死在北地边关的孔佑。
有多少人因为他的死悲痛欲绝。又有多少人,因为他死了,被掐灭希望。
成蔚然别过头去,泪水充盈眼眶。
或许魏光嗣说的只是气话吧,毕竟京都洛阳有他全部的家人。
省几步脚程同阖家平安相比,孰轻孰重?
成蔚然吸了吸鼻子,想要安慰几句,忽然听前面有马蹄声响。很快,有人捧着信,被护卫带过来。
成蔚然向后避了几步。
“谁的信?”魏光嗣问道。
“和顺郡主。”来人答。
魏光嗣面露疑惑。
“洛阳已经封城,和顺郡主的信,如何寄出来?”
“用信鸽送到城外驿站,再由小的转呈。”信使三十来岁,说一口洛阳话。乡音亲切,让人信任。
“驿站?”魏光嗣接过信,问道。
成蔚然突然想到了什么,回答道:“的确有个驿站会帮郡主送信。看看郡主有什么叮嘱吧。”
沈连翘在信中说,南阳有反军出没。让他们务必绕道五朵山,以求平安。
成蔚然和魏光嗣对视一眼,忧心忡忡。
“五朵山?”魏光嗣道,“那里岂不是地形很复杂?走迷了路,可就耽误不少日子。”
使团不仅仅为联姻而去,还为了大周的和平。
“请大人放心,”信使道,“小的曾在南阳驿站做过几年驿吏,可以为大人引路。”
“怪不得要你来送信,”魏光嗣点头,“吃过这顿饭,咱们就赶紧动身。”说完又扭头吩咐厨子,“白粥给本官盛稠点儿,老那么稀,要饿死本官吗?”
厨子看看吃胖了不少的魏光嗣,满脸无奈地点头。又看着成蔚然,露出委屈的表情。
这个大人,简直像阎罗王一样难伺候。他是公主的陪嫁,只有公主能体恤他了。
没想到成蔚然同样对他点头,缓缓道:“我的粥也盛稠点儿。”
厨子握紧汤勺站在原地,呆若木鸡。
远在大梁的萧闲,刚刚肃清前朝后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