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尘世再无佳人 第三十四章 扇引桐香1(1 / 2)

加入书签

清辞那日淋了雨,罕见地病了一场。躺了三五日,人总算是有了些精神。田婶不知内里的详情,但也模模糊糊感觉到了这女孩似乎有了些心事。本想要劝解几句,可她忽又恢复回了原来的样子,只是日日都在忙碌,不肯让自己得闲一样。

纪言蹊也是如此,本就是沉默寡言的一个人,现如今更是沉默了——这爷孙两人都中了邪一样,宵衣旰食,一个比一个劳碌,看得人忧心。

清辞先前最喜欢替田氏夫妻出门跑腿,这些日子,人却一反常态,说什么都不肯出门。她并非是感情受挫,只是对于“人”这种东西,有了惧意。从前家里人对她不好倒也罢了,好不容易有了外人对她好,她拿了真心待人,结果……

被遗弃、被厌恶,如今又被欺骗。真的就是,得不到也没什么;给了你,又夺回去,才心如刀绞。不,其实被人逗弄、欺骗的那种感觉才更难受吧,就像个笑话。

她于深夜里抱着二敏大哭过一场,二敏仿佛感觉到了主人的哀伤,那夜里尤其乖顺。不是不难过的,只是知道世上的事情无法强求。人生就像鸿渊阁里那些难见天光的经文,她能读、会背,但永远都无法参透一样。

她想起母亲的话,“人生于世,悲欢哀乐皆在于我。”她努力去内化所有的情绪,去实践、靠近那一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可那个噩梦又从心底挣扎出来,她有时候分不清是真是假。此时忽然想知道,母亲到底是病逝的,还是自己将自己吊死在床头的?既然教她豁达从心,她为什么会自裁于世呢?

一想到这些,清辞就头疼欲裂,想不下去。她揉了揉太阳穴,等那阵疼痛平息,不敢再去想了。一抬眼看到门边有个闪亮的东西,她走过去捡起来,原来是韩昭送的簪子上的那串小铃铛。想来是那日装箱的时候匆忙,一时没留心掉出来的。

她把铃铛放在掌心里,原以为还了干净,谁知道还有这样的牵扯。人和人啊,是不是根本就是算不清的呢?但过了几日,她渐渐也释然了。

这日纪言蹊修补好了书院山长的一套珍本,本是要田叔送过去,田婶却是把书匣子往清辞怀里一塞,“你田叔还有事忙,婶子还得做饭——丫头就跑一趟吧!瞧你整日闷在家里,脸都白得像鬼了。”

清辞一点都不想去,但是田婶的态度很坚决,又不能指望三叔公去,便也只得应下了。

白鹭书院的山长是个叫胡伯宗的老先生,很有些怪癖。但凡给他的东西,须人亲自交到手上,检查完毕后方算事了,否则秋后算起账来,十分让人吃不消。因此清辞也不能托门房转交,只得自己按着门房指的路抱着书匣子硬着头皮往书院里去。

因为怕遇到韩昭或者平宁,所以她一直垂着头,目光只在脚下这一亩三分地上。听到有学生的谈笑声时,她便快走几步,想要远离那些人。可人群里忽然有人叫她,“那小兄弟,你是新来的吗?见着学兄们,怎么不行礼?”

清辞怕同他们说话,头垂得越发低,恨不得脚下生风,跑得飞快。好不容易离那些人远了,可刚过转角游廊就撞在了人身上。

清辞一个踉跄,人和书匣子都摔到了地上。书匣子摔开了,书散落了一地。摔倒的同时,她耳边响起一个清朗的少年声,“对不起,我没留心有人,你没事吧?”

清辞没说话,只默默爬起来去捡书。那少年又担忧地问了一遍,清辞这才“嗯”了一声,也没抬头看他。

有一本书飞出去老远,那少年站起身后跑过去把书捡回来,然后递还给她。“没有把书摔坏吧?要是摔坏了,我赔给你。”

清辞摇摇头,仔细检查着书,拂去书上的灰尘。看书没有损坏,放下了心。她重新把书放好,扣好了牙扣,站起身便走了。因为摔了膝盖,走起路来也一瘸一拐起来。

少年见状跟了两步,关心地问:“嗳,你真的没事吗?”清辞却是越走越快,一副避之不及的样子。少年越发奇怪,他好像没那么吓人吧?正想再问两句,远处有人气喘吁吁地跑来,“我的六公子唉,您跑那么快干什么!”

清辞怕又撞着人,溜着墙边放慢了脚步,等那人擦身而过以后才又开始疾步向前。她听得身后那少年喃喃自语:“该不会是和阿嫣一样吧?”

来人又抱怨了两句,少年无奈道:“我能不跑快些吗?再慢一点就被曾博士抓住了,我还要回去再做一只竹鸟,刚才我忽然想起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再不写下来,我就忘了。哎呀,你这一打岔,我好像真忘了……”

清辞离得远了,下头的话也听得不大清楚了。后面的路总算是没再遇到人,平平安安地到了山长的值房。

山长此时正同另一个夫子模样的中年男人在下棋,书童通报了以后,引了清辞进来。

检查书时,老先生不住赞叹,“果然是妙手回春,妙啊妙啊!”然后又把书递到那中年男人面前。

清辞微微抬眸,认出那人就是当初罚韩昭扫地的。听平宁提过一耳朵,似乎是书院的副讲,叫赵致丞。一想到往事,人怔愣了片刻,连胡伯宗叫她都没听见。

“丫头是看出什么名堂了吗?”胡伯宗见她目光落在棋盘上,来了兴致。

清辞回过神,忙回道:“没有没有。”

既然书已经交验完毕了,那她也该回去了。刚要行礼告辞,胡伯宗却不肯放人,觉得她一定是看出了些什么。他这里才没有什么观棋不语真君子的规矩,赢棋才是第一要义的。“是不是老夫刚才那一步棋走错了?丫头快说说看,该放哪里?”说着就把棋子又拿了起来,那赖皮样子,哪里还有山长的样子?

“山长,没有这样的道理!”

清辞见赵致丞本就黝黑的脸,这会儿又黑了两分,哪里敢乱说话?她推脱道:“胡老先生,我不会下棋的。”

胡伯宗盯着她看了一会儿,看她的目光像看什么稀罕东西,然后对着赵致丞道:“喏,这就是小纪的侄孙女,可称得上是半个鸿渊阁,不如咱们考考她,看看是不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这老儿眼看自己要输棋,便在这里插科打诨。赵致丞本想掀棋盘走人,听他这样一说也来了兴致。

清辞谦道:“都是旁人说着玩的,鸿渊阁藏书甚巨,晚辈怎么可能装下那么多书?”

这胡伯宗虽然八十多高龄,可脾性如同个顽童,说什么都不放清辞走。因他同纪家老太爷同年,因此辈分上更高一级,见他坚持,清辞也不敢怠慢,只得同他背了几页书。

胡伯宗像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开始先考了她四书五经,到后来什么罕见的典籍也都拿出来叫她背。清辞最后终于被他说的一个文集给考住了,老头子这才满意,捋了捋胡须点点头,“确实是纪家的好姑娘,这么好用的脑子,可惜不能入科举。文章写得怎么样啊?”

清辞摇摇头,“三叔公事务繁忙,没教过我做文章。”萧煦也没教她。

老头子惋惜地摇摇头,这才放了她走。就是这样一耽误,出值房的时候正遇到学生散学,三五成群地往饭堂那边去。清辞生怕碰上什么人,忙躲回到抱厦内,想等人走过去再说。

几个学生正群情激昂地说着这几日的邸报,说什么汝南匪民暴动,那些恶匪冲进了汝南武定侯府,烧杀抢掠。武定侯殉国,侯夫人和侯小姐为不受辱,投了汝江。皇帝震怒,派了兵、点了将去剿匪镇压。而卫国公世子主动请缨为先锋官,随着晏小侯爷一起去了汝南……

清辞听得发怔,总怕遇到他,原来再也不会见面了呀。

她虽然于往事已经释然,只是人一旦养成了什么习惯,改变总是很难的。有时候夜里听见窗户那里有动静,会下意识地看过去。推开窗,只有树枝在风中摇晃,再也见不到蹲在树上鲜衣怒马的少年郎。

她说不清这到底是什么感觉,只是听说韩昭去了汝南,鬼使神差的,她找了许多方志来看。想象那千峰攒聚、万壑绝凌的崇山峻岭,想象那披发赤脚热情如火的姑娘,见所未见的水果,闻所未闻的蛇虫。她也真想走到天涯海角去看一看啊……最后,韩昭的影子又飘出来。她晃了晃脑袋,不再去想他。

好在,马上就是书院的文会了,可以见到大哥哥,总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萧煦离开的时候,两人一起在望蹊楼前香樟树下埋了一坛梅子酒,这会儿挖出来喝正好。

转眼到了七月二十二,清辞准备好了东西,提着一只食盒往凤凰树那边走去。花期将过,树下落红满地。那树颇有些年份,有五六丈高。墙那边就是书院的习武场,毕竟都是读书为主,平常习武场也没什么人。这树正长在围墙中间,一半的树身在澹园,一半树身在书院。她小时候总会爬上去,沿着树枝走到书院那边,就好像自己也在书院里了。

因树的年份久远,那树长得粗壮非常,半身处树杈交叠间形成个天然的平台,正好能容两三人从容坐下。那一年,清辞就同萧煦一起坐在这里看那边的学生比试。她羡慕道:“要是有一天,我也能去书院读书就好了。”

如今她明白了,其实书在哪里都可以读,她只是向往那热闹、有朋友陪伴的生活而已。

文会的文赛是在学堂里举行的,吟诗作对倒没什么意思,好看的是武赛、技能赛。大家这一日不论年长年幼,不论学识薄厚,不论尊卑,各凭本事一竞高下。每次都有些别出心裁的项目,清辞离老远都能听到学生们的笑闹声。

她从日暮等到了月升,当时忘了问萧煦什么时辰会来了,此时只能等着。不过好在今天她也没什么事情做,所以并不着急。她有一只千里眼,能把校场里的人看得清清楚楚。看着那些学生比试,很有乐趣。

等得双腿发麻,清辞站起身活动了下筋骨。余光瞥见带来的酒,正好有些口渴了,决定先喝一口。拍开了封泥,一股醇香扑鼻而来。她带了两只酒杯,想着只小小喝一口,谁想到这酒竟这样好喝,喝了一口还想喝。虽然有一些辣口,但更多的是果香。

也不知道喝了几杯,脑袋开始有些晕乎乎的,精神却很亢奋,看到对面一个学生跑步摔了一跤,她也噗嗤笑出了声。

清风、明月、美酒、有意思的人事——书上总说一醉解千愁,她不知道自己现在有没有醉,但只觉得好像心中也没那么郁结了。

垂目看了看又空了的杯子,就好像看着人世间两手空空的自己。这世上真的没有什么是属于她的,大哥哥不是,韩昭也不是,那这一世便嫁给书吧!

她正噙着笑怔怔出神,忽然手边落了个东西。她以为是什么虫子,低头一看,竟然是只竹子做的小鸟。那竹鸟样子惟妙惟肖,翅膀甚至可以动。她忍不住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忽然听见树下有声音。

“张信,你果真看清楚落到这边了吗?”

是个少年的声音。清辞觉得这声耳熟,还没想起来哪里听过,忽然感到树身在晃动,她忙抱紧了身边的树干。

“六公子,让我上去找吧!这么黑,别树上藏着有什么蛇虫。”

“……”

清辞想,蛇虫没有,人倒有一个。她也不想吓唬别人,此时她到底是开口提醒他一句呢,还是不开口呢?似乎怎样都会吓到他们的。

那少年的声音却是越来越近了,“不怕,既然你看到落到这里了,定然是落到这里了。论眼神,大周怕是找不出来比你更好的。劳烦你把梯子扶稳了就行,我晃一晃,说不定就掉出来了。”

清辞看了看手里的竹鸟,莫非是找这个东西的?她想把鸟扔下去,但这样一扔,跌下去肯定就摔毁了,别说主人了,她看着都会觉得可惜。这一犹豫间,那少年已经爬过围墙顺着树枝过来了。

清辞只看到一点光亮越来越近,下意识就想藏起来,还没寻到藏身之处呢,那少年的头从枝丫间探了上来。虽然是背对着她,她也看见他头上不知道戴着顶什么帽子,竟然是有光的。先前还当是他提着灯笼爬树,这样一看,竟然是顶着灯笼爬树。

那少年站着喘了会儿气,赞叹道:“没想到这百年老树竟然别有洞天!天气凉爽时,在这里喝酒读书,谁也找不到,那真是快活极……”那个“了”字还没说完,他终于和清辞面对了面。

肯定是没料到有人在这里,少年吓得惊呼了一声。

下头人问:“六公子,怎么了?”

少年怔怔地盯着清辞,连说出的话听起来都呆呆的,“没、没事。”

清辞晓得人吓人是要吓死人的,忙先道:“我不是鬼!”

少年有一刻的晃神,片刻才不可置信地开口,“璲璲?”

清辞心头一跳,“璲璲”是她的乳名。在被带到纪家前,在花船上别人都叫她璲璲。后来纪德英再不许人提起从前,这个乳名连同她的从前,全都被抹去了。这个名字,她如今都感觉到陌生——可他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

少年回过神,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道:“呀,对不起,我一时糊涂,认错人了。”随即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干净、纯粹,如三冬暖阳,照得春江水暖。

清辞见那少年大约和自己年纪相仿,又是这样一副干净的面孔、清澈的双眼,她心里也不怎样害怕了。她把那个竹鸟递出去,“你是在找这个吗?”

少年眸子一亮,“对,我是在找它!”他忙接着往上爬,因为太心急,脚上一打滑,人就往后倒去!好在清辞眼疾手快,想也没想就伸手抓住了他。

少年借着她的力又站稳在另一枝树干上,然后狼狈地往上爬。清辞一手拿着竹鸟一手拉他,也是费了不少力气。等把人拉上来了,两人都累得不轻。

“六公子,找着东西了吗?”下头人又问。

少年探头往下喊:“找到了,不过树上风景好,我在上头坐一会儿。张信,你去喝酒吧,过会儿我自己回去!”

等到说服了树下的人离开,少年才转过脸问她:“姑娘介意我占用你宝地休息一会儿吗?”

清辞摇摇头,人往边上挪了挪,留出足够的地方给他,“你随便坐吧。”大哥哥到现在还不来,看样子是被事情缠住,不会来了。那她再过一会儿也该回去了。

少年谢过她,靠在树身上喘了一会儿气,可目光总是偷偷往她那里看。清辞对他头上的帽子也有些好奇,不禁多看了几眼。就这样两个人的目光撞在了一起,都觉察到自己的失态,然后一起笑了起来。

少年觉察出来她在看帽子,于是抬手把帽绳从下巴处解开,然后拿掉帽子,也不待她问便是解释道:“这是我自己做的,头灯。”

“头灯?”

见她有兴趣,少年也兴致高昂起来,“对呀,你看,有时候不方便拿着灯笼,戴上这个头灯,双手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

清辞笑起来,“就能爬树了。”

少年腼腆地笑了,“对,就能爬树了。”然后看着她的笑脸又呆了呆,尤不死心地问:“你真的不是璲璲吗?”

清辞轻轻咬着唇不说话。难道这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和她长得一样,且有相同的名字?

少年见她不说话,便道:“说出来,你大概不信,我家的藏书楼里有一幅画像,你和画像上的女孩很像。那画像旁边写了一个‘璲’字,我就给她起名叫璲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