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订一批坛子(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啊,还是跟上次一样。许六月先将紫芝留在济世医馆里代卖,什么时候卖出去了,什么时候再来拿钱。

而其他的药材呢,虽说不多,但也挺珍贵挺罕见的。

七七八八加下来,金老大夫一共给了一千二百两。

出了济世医馆,许六月又找了找城里的陶瓷铺。

陶瓷铺有自己专属的窑窖,可以烧制出一些不错的坛子。

许六月找陶瓷铺定制了一批小坛子和一批大坛子。

因为要卖叉烧酱的话,需要用到的坛子很多。再去杂货铺几个几个的买,显然不划算。只有直接找到拥有窑窖的陶瓷铺,与它下订单,才能解决成本问题。

这小坛子呢,许六月先定了两百个。

坛子不大,每个坛子的容量,差不多就是一斤左右的酱料吧。适合家里人少,而且又想尝尝鲜的客人。

大坛子呢,定了五十个。

刚刚好够装十二斤的酱料,也就是一桶的量。适合酒楼啊、客栈啊,以及人口特别多的大户人家购买。

由于许六月订的量对于陶瓷铺来说,还算大。所以价格那一块,人家给得倒还挺漂亮。

小坛子二十文钱一个,大坛子六十文一个。

这二百五十个坛子下来,也就花了七两的银子。

当然了,许六月在订坛子的时候,也是提出了要求的。如若不然,这每一个坛子,至少还能再省下两到三文钱呢。

许六月要求,每一个坛子的坛身和坛盖,都得分别刻上一个‘余’字儿。有了这个‘余’字儿,她才能更好更快地,将自己的招牌打出去。

至于为什么要刻‘余’呢?许六月倒没想太多。

只是单纯的因为,她不想用‘许’字儿,也不想用‘月’字儿。

偏偏,这往坛子上刻字儿的想法,也是她在路上才滋生的。所以,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别的好名来。

直到入了城,经过了自家的钱庄,许六月突然就想起了宗余。

宗余。

余。

这个‘余’字儿,就很好。

一来,取了宗余的名,也算是跟自家有了些挂钩。二来,富余、年年有余,也是好意头。

陶瓷铺的掌柜表示,刻字儿自然可以。但是这刻字儿的话,价格不一样。

许六月要在古代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自然不会心疼那一点儿银钱。所以,想都没想,便答应下来了。

并且,当场就让陶瓷铺的掌柜取来了纸笔,画了一个简易的‘漏狗’。

一个圆圈。

圆圈里有一个‘余’字儿。

‘余’的最后一个比划,直接连接到圆圈上。看起来,既有几分特别,又十分简单大方。

许六月交付了银子,留下了自己家的地址,便离开了。

路过北市,顺手买了一扎糖葫芦。

嗯。

是一扎。

整个扎着糖葫芦的棒子,许六月都买回去了。

没细数有多少。

但目测,怎么也有个五六十串吧?

买回去以后,爱怎么分就怎么分。

莫说是小孩子了,就是大人们也都有份。

尝尝鲜,甜甜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