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杏花村(1 / 2)
这个时候,牛场里忙碌的人还不少。
一群孩童背着背篓奔跑在草地上,背篓里装着刚割下来的嫩草。
“我家小黄长得最高最大,一定是因为我平时割的草最多。”
“才不是,我爷爷说了,我家小棕年纪更小,所以看起来小,等它长大肯定能超过你的小黄。”
村长笑着解释:“这些孩子每个人都认养了一头牛,平日里割草冲澡都是他们,很勤快。”
“那是非常能干了。”
村长嘴唇动了动,朝四周瞥了一眼,靠近洛媱身边问:“陆大人,草民跟您打听个事儿。”
“请说。”
“县城里开了两所学堂,听说只要年纪合适的孩子都能去读书,我家两个孙儿,一个六岁一个八岁,不知能否行个方便?”
因为读书这件事来找洛媱的人还真不少。
“按理说,当初招生时并未说明一定是县城户口才能上,只是杏花村离县城还有些距离,您孙儿每日往返怕是不方便吧?”
村长忙说:“这您不用担心,我都想好了,到时候我带两个孩子去城里赁个屋子住,每旬休息一日,休息日他们爹就能来接我们了。”
“您这样不觉得辛苦吗?”
“嗨,我劳碌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子孙后代吗?现在有机会让他们读书识字,我不知有多高兴。
要不是家业都在这儿,我都动了举家搬迁到县城的念头了,到时候让几个儿子去厂里做工,工钱也不差。”
“农闲时,让他们去干几个月也不成问题,但土地才是你们的根本,万万不可丢弃了。”
工厂现在效益不错,工钱确实也很低,但她自己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人,不敢保证那些厂子能不能一直办下去。
这也是她当初把经营权转给楚家的原因之一,只要楚家不倒,这些产业想必能维持的时间更长一些。
“大人说的对,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只让孩子读个几年书,能学多少算多少,总比大字不识一个强。
我们这样的人家,也不指望他们出人头地,寒门难出举子,道理我们都懂的。”
大梁王朝的科举制度也是刚实行没多少年头,比起几百年后成熟的制度还不够完善。
洛媱慢慢了解到,以陆肇章的实力,本不该只得个同进士的排名,但在他前面的人,要么是高官之子,要么是权贵之后,可见也不是完全公平。
而在岭南,科举制度更是落后,朝廷派来的教谕丝毫没起到作用,三年一次的乡试也只是走个过场。
牛场里井然有序,每头牛都有一座小棚屋,前面摆着食槽和水槽,牛粪也都被及时清理出去了。
牛粪是天然的好肥料,杏花村今年的粮食产量和甘蔗的长势都比其他村要好。
牛棚里的牛有一半还没回来,远远地能看到放牛的孩子在草地上嬉笑打闹,有的趴在牛背上睡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