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2)

加入书签

高栋正躺在椅子里冥思苦想,办公室门响了三声,高栋坐直身体,说了句“请进”。

进来的是陈队,高栋道:“查怎么样了?”

“那两个事业单位买颜料的人已经确认过了,他们都是单位的办事人员,平时没有任何异常行为,颜料买回去是用于单位里的宣传工作,没发现任何疑点。”

高栋似乎早预料到这个结果,没说什么。

陈队又道:“派出所的民警去林啸家里走了一趟,听他们说,林啸所租住的文峰公寓家里没人,也没有留下字条,东西整齐,没有被翻动的迹象。我跟派出所所长说了,县局领导的意思是先记录情况,暂时不要立案。”

高栋嗯了声,想了想,道:“那个文峰小区有监控吗?”

“这是县城比较高档的几个小区之一,肯定有。”

“查一下他最近一次什么时候回家,最近一次什么时候离开小区。”

“好的,我马上去落实。”

陈队走后,高栋又仰面躺下,思考起李爱国的案子。

他在半夜打完牌后,独自开车回家,从沿海南路拐弯进入凤栖路,开了三四百米的距离,到底遇到了什么情况会让他半路停车?又遇到了谁会让他打开车门,让凶手上车?

这点依旧是破案的关键点所在。

而最主要的是,凶手究竟是怎么来到凤栖路上蹲点的?

监控中,凡是行人,都很容易排查,只要看是否在短时间内离开下个监控,就能判断此人是否滞留在路上。

唯独是坐车来的。

凶手一定是坐车来的,而且一定坐在了后排的车位上,这样监控才会拍不到。

但据犯罪心理学的常识推断,凶手是一个人,没有同伙,那么开车的司机应该和凶手没关系才对。可是所有当晚经过凤栖路的车辆都排查过了,司机都表示没有人在半路下过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高栋始终想不明白这其中矛盾点的出现是因为差在了哪里。

难道这次凶手是有同伙的?开车的司机是他的同伙?

也或许是几百辆车子的排查工作繁重,自然没法儿对每个当晚的司机做详细笔录,很容易出现纰漏,公安在排查中疏忽遗漏了?

但现在已经错过了黄金调查期,案发已过十天,就算现在找到当时搭载凶手的车辆,只要凶手不是长得奇形怪状的人,司机也一定记不清楚他的容貌了。

当时案发之初,高栋定下了五个方向的工作。

现在第一个方向,查凤栖路的监控,已经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