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飞鸟与鱼(1 / 2)
对死寂星域的探测还需要不少时间。
跨河系远征的准备工作即将步入尾声,但科学院的研究工作并没有停止。
相反,科研热情在这一刻达到了最高峰。
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延伸症状——科技不足恐惧症。
254万光年的征途十分漫长,长到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
在这漫长的孤寂旅途中,人类文明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前行。
为了尽可能增加舰队的容错能力,科学院的所有院士都在竭尽全力推动着相关科技的发展。
人联科学院,时空研究中心。
今天的时空研究中心格外热闹。
大量Ⅰ级院士汇聚一堂,其中更是包括了吕永昌和方旭等资历最老的一批院士。
严格意义上来说,除了吕永昌以外,其余的Ⅰ级院士已经在时空研究中心待了不少时日了。
包括方旭。
作为科学院二把手,方旭的作用,自然是哪里缺了补哪里。
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
时至今日。
第十帝国要塞内部的科技和顶端迷雾逐步消退的科技树都证明了一点:涉及到其他维度的时空理论便是突破七级文明的关键技术。
因此,在吕永昌的命令和资源的大量倾斜下,时空研究中心逐渐成为了科学院最大的研究机构之一。
人类文明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遇到了文明发展的瓶颈。
就像飞鸟与鱼一样。
作为三维生物的人类,便是水中的鱼。
在没有能力跃出水面,飞向天空之时,它永远也想象不到天空的辽阔。
三维生物,仅凭想象,永远也想象不出四维空间的宽广。
通过大量的观测,或许可以抹平这个巨大的鸿沟。
但问题在于,人类文明对高维空间的观测途径太过稀少。
唯一和维度沾点边的,还是四维光脑中的四维克莱因瓶技术。
但仅仅依靠一个克莱因瓶技术,是无法对四维空间进行全面观测的。
就像生活在井底的青蛙,即便可以通过井口仰望天空,它依然无法对真正的天空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时空理论的发展逐渐陷入了停滞。
理论的缺陷,让克莱因瓶成为了一种不可控的技术——除了四维光脑中那些现成的排列方式。
稍稍改变引力源的空间位置,依然可以在四维空间中生成克莱因瓶结构,三维物体可以正常通过这个结构,但是……
具体落点就无法确定了。
可以是反物质熔炉,可以是甲板之间,更可以是地心深处、人体内部……
总归,只要是三维空间中存在的区域,就没有它不能出现的地!
因此,在过去的数百年时间里,科学院一直在尝试通过引力源生成大量的克莱因瓶时空结构。
还是笨办法,穷举法。
既然无法通过理论来掌握控制克莱因瓶的技术,那就通过大量的实验来进行归纳分析。
从答案倒推过程,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只是……消耗的时间和资源可能有点多罢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下的是西瓜种子,却收获了芝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