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刘孙氏上京(1 / 2)
刘智宝闻言,笑道:“婶子,侄儿定会好好努力的,来之前,侄儿也听先生十分推崇白泉书院,只是这入院考试名额也是极难求得的,不曾想我竟能得此造化,自当好生尽力才是。”
刘稻香在一侧冷眼旁观,于旁人而言入白泉书院是件很难的事,但于皇室宗亲而言,却是举手之劳,若得苏子烨推荐,刘智宝入白泉书院必是板上钉钉儿的事,但她不想让他觉得太过轻易能得。
“你能这般想再好不过了,白泉书院里头的先生们,都是当年中了进士,但又不愿入仕的,那些人才是真正的清贵之流,往后与那些先生们打交道,你总要恭敬些才好。”
她也算是提前提点了刘智宝。
刘智宝把她的话记在心中,又想,稻香姐姐这话,肯定是不会害了他的,即是先生,本就该恭敬些才是,只是往后见了先生们要更规矩些才好。
刘孙氏听得她这么说,不由担忧的问:“那这么说,岂不是很难考进去?我听智儿说,京城里,随便门旮旯弯弯里找出来的人,都能作一车子学问。”
“这个,虽说是这么回事,但宝胖子将来若想考举人,还是要回青州去参考的,所以,二伯娘大可不必担心,京城里的学院的确比旁的地方要好,宝胖子若入了白泉学院,又用心学习,考个举人应该不是难事。”
刘孙氏听了这话不免细细一想,觉得刘稻香说的挺有理,不管如何,她那二儿子总不会害了自己的亲弟弟。
随后,刘稻香、张桂花又与刘孙氏拉起了家长。
“唉,咱村的东子你们还记得不?”
刘稻香因当时穿来没几年,全家就搬去了青州,对于这个叫东子的没什么印象了。
张桂花却是记得很清楚,道:“你忘了,当年小虎留在三十里村时,时常与东子一块儿耍,你与你姐姐还曾随他一块儿耍过,他家是卖豆腐的,他家娘老子最是利害不过了。”
“正是呢,要我说,儿子讨了媳妇随这小两口怎么过不是么?东子他命苦呢,摊上这么个娘,连着讨了三个媳妇,个个都受不了他娘,给和离了。”
经张桂花提醒,刘稻香对这个东子有些印象了,说道:“我记得他性子还不错的!怎就连着三个媳妇都和离了?”
“还不是他娘给闹的,总觉得自家是卖豆腐的,家里有几个小活钱,又不用下地去劳作,比一般人家是要富裕点,因此,对于讨回来的媳妇挑三捡四,又觉得那几个媳妇之所以愿意嫁过来,是看中了她家的产业呢!”
刘稻香听得十分无语,张桂花在一旁撇了撇嘴,道:“当初在三十里村时,总个村里,就她最不好相处,那时,我就觉得她家的媳妇难讨。”
“可不,折腾了三回,把一个好好的家折腾掉了大半钱财,她家男人给气得上火了,给狠狠揍了她一顿,但附近几个乡都知道她是个利害的了,谁也不敢把自家闺女说给她家,就是彩礼比以往翻了一番都没人愿意。”
刘孙氏说到这儿不由很是感叹,又说起了自家的事儿:“我家珠儿当初的决定还真是对了,嫁的夫君虽说念书不行,正如我家智儿所言,中个举子即可,当初她接了巧云绣坊管事的位置,又加之她当年随大姑奶奶学了绣技,一个月竟也能寻得十两银钱,一年也有一百多两,她夫君是个老实的,一年也能寻得几十两银钱,刨开平日的开销,也能省个几十两,渐渐的,又添上了几十亩良田,再加上她出嫁时本就陪嫁了几十亩,如今,她手里也捏了上百亩的良田,这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过呢。”
刘珠儿一直帮刘秋香管着青州城的巧云绣坊,原本就有几十亩陪嫁,又加之每年总要添些良田在手里,再加上孩子们尚小,这日子自然是越发好过了。
只是她依然舍不得丢了手中的差事,每每还是在那巧云绣坊做着。
“她说,待过上两年,便让我那大女婿辞了馆,自己开个私塾,左右他还是识得些人,请些先生坐馆还是使得的。”
刘稻香想了想,道:“长期做绣娘可是会熬坏眼睛的,若家中不短缺银子了,不妨叫珠儿姐姐莫要再绣东西了,只安心帮忙管着那巧云绣坊就是。”
刘孙氏很认同她的话,笑道:“她也是这么说的,好在一双儿女还小,她的日子也好过,她打算再等两年,多攒些银钱再添些田地,到时家里的出息多了,我女婿也就能辞馆了,那样也不必担心坐馆先生们的开销。”
“若是银钱不够,让珠儿姐姐写信给我,虽说多的拿不出来,千儿百八两总是能借与她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