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糖水铺子(三)(1 / 2)
第二日一早春归便起了大早,两口大锅里都滚着已削了皮切成小块儿的番薯。番薯煮软没多久,几个孩子便陆陆续续起来了,春归早已准备了早饭,几人从灶台那儿摸出几块番薯,排着队从瓦罐里盛了粥,吃完了洗了碗筷便自行帮着做事儿。
天气晴朗,春归在院子里扒拉出了个木板,就着小池水洗干擦干,手比划着能写几个字。既是要摆了这个摊子,名字可得先取好。可惜这块板儿有些小,字也得写小一些。
祁佑正半蹲着分辨地里几个熟透了的萝卜,分辨好了便挖了出来。前日春归便说了,萝卜若是吃不完,便做成腌萝卜年后也能吃。
“祁佑,你帮我想个名儿,写在这块板上。”
祁佑转头见她抱了这么小一块儿板,便起身笑道:“你等会儿。”
说着便小跑进了屋,春归又皱眉看了看手里的木板,到底有些不满意。
没一会儿祁佑便跑出来了,手里还拿着一块比她手里要大上好一倍的木板。
春归讶然地盯着,祁佑反手摆正,上面赫然用正楷写着:春归糖水。
看得她脸一红:“你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儿?”
祁佑笑意明显:“这样大家一看便知道这是春姐的糖水摊子。”
春归说是这么说,但对这块板儿是非常满意的,她接过后摸了摸:“你昨天晚上准备的?”
祁佑笑而不语。
这头春归正看着,隔壁知行突然叫了出声:“祁佑!快来帮我一道抬着!”
春归忙抬头,就见知行正抱着一张铁架子,从隔壁的程家老屋里踉踉跄跄地出来,祁佑跑过去,两人一左一右地抬着。
这个铁架子又长又方,三面围得严严实实,中间是两个圆状的空环,底下都是空的。上面摆上两个锅子,下面摆上热炉子,正正好。
祁佑取来小绳子,将那木板往铁架子上固定,就跟集市上那馄饨摊子一模一样了。
祁佑做完这些便对她道:“我爹年轻时摆过一阵摊子,我出生后便回到了乡里种地,这东西在老屋放了这么些年竟然也没坏,春姐正好用上。”
春归心里一暖,昨晚她只提了一嘴,这两个孩子便把该准备的都准备了。
两人又将小炉子生了火,将装了一整锅番薯的锅子放到铁架子上。
这下春归倒是什么都不用做了,只在一旁提醒着他俩。
这头一家人忙得有声有色,那头路上蔡氏和李志高撞了个头,两人都带着孩子要往村口走。蔡氏瞥到一边高大的男子,连忙避了身子不看。李志存整年二十,虽比她还小上四岁,但未婚配也是个正经男人了。她一个死了丈夫的人,平时虽泼辣,但门前是非不能惹,便连忙带着孩子放慢步子。
她想避开,却不想李志存却憨头憨脑地叫住了她:“蔡嫂子,你也带着孩子去春归妹子那儿?”
蔡氏心里“哎哟”一声,这人家里没正经教过吗,大了年纪别往没了丈夫的女人门前靠。她连忙把小宝往前带了带,扯出一丝笑:“是啊,我们小宝跟知平一道看书认字玩惯了的。”
她还真没想错,李志存一个被爷奶拉扯大的人,亲娘不靠谱压根没教过什么,自小就是个憨憨的孩子,大了又做了木工,不如他二弟上山下河得机灵。这不岁数到了二十也没人给介绍姑娘。
李志存听她这么说忙说:“巧了,正好一道。”
蔡氏一口气差点没哽住,这要让人瞧见,指不定能传成什么样儿呢!她犹犹豫豫地笑着,李志存却已蒙头牵着孩子往前走了,见她不上来还转头疑惑地看了她一眼。
蔡氏为着孩子,一个娇滴滴的新婚妇女硬生生泼辣了七八年,今儿倒是头一回不知所措,只好带着孩子无奈地跟在后头。
小孩子交朋友容易得多,大人们还保持着距离,志远和小宝已经互相对望过好几眼。
等两人带着孩子走到村口时,蔡氏才松了口气,也不顾李志存了,牵着小宝快步走上去。
“哎呀!春归,你这么早就摆好啦?”
春归特意让知行和祁佑搬到了院门口,冒着热气儿的两口锅子,一口煮着红糖姜茶,一口煮着多加了红薯,祁佑拿了小纸条写了红糖姜茶一文钱一碗和红薯糖水两文钱一碗,各在锅子前头的插了小板贴上,认得字的人一看便知晓。
春归也不让几个孩子草藤果草藤果的叫了,一律都叫成红薯。他们虽不解,但家里一向春归做主,她说什么便是什么了。
昨晚柳村长虽说了要她打着挣钱的心思定价,可她想着这四乡八村的人家底子也浅薄,便没定高价钱。
蔡氏和李志存一道来的,春归看着倒没觉出什么,只把两个孩子招了过来,一人一碗甜滋滋的红薯糖水先喂了过去,又朝里头喊了一声:“知平,知敏!快出来,小宝和志远来了!”
里头一溜地跑出来两孩子,知平笑嘻嘻地把两个小伙伴牵过来:“嫂子!太阳出来了,我们在院子里练字背书好不好!”
春归摇头:“不成,伤眼睛。”
知平撅了噘嘴:“好吧。”
“不过背书可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