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一剑(1 / 2)
石青峰不答应的理由很简单:他不想因为此事欠下一个人情。尤其是这么大一份人情!
他也知道,这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甚至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若是换做其他人,遇到这种机会肯定会不由分说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一口一个师父喊着叫着,巴不得学成老先生的本事,去这世上快活一番。
但是,他是石青峰。也只因为他是石青峰。
他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便是刀山火海也要去走。便是扛着一座大山,把自己累到趴在地上动弹不得,也会用尽最后的力气,向前再爬一步。
这一点,在他继承了武圣人的修为之后,体会越来越明显。也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他怕达不到老先生的期望,让那天下第二的剑法变成天下第三、第四或者第十五六。
老管家心中一愣,就像从山顶一下子掉进了悬崖下面。站在原地怔了一会儿,皱着眉道:“你——你不愿意么?”
石青峰道:“不是不愿意,是不能。”
老管家没听明白。
石青峰想了想,自己也觉得这件事情很难解释。扭头望向霜儿,道:“你明白么?”
霜儿支支吾吾道:“我——好像明白,又好像不大明白。我说不出来!”
老管家自己想了一下,道:“是不是因为,你已经拜在了御鼎山下,不好再投师门?”眸子一动,凝起点点泪光,拉住石青峰的手,说道:“如果是因为你已经拜在了御鼎山下,你可以——可以带艺上山,把不二剑与不二剑法带到御鼎山上,自行修炼。甚至——”顿了顿,苦笑道:“甚至不用叫我一声师父!”
石青峰见他神色忧伤,又瞥见他心口处那颗冻着的心脏突然跳了两下,说道:“老先生误会了!我说的‘不能’,只是因为我个人原因。和山门之见没有任何关系!”
想了一下,又道:“我只是不想背负太多东西,纯粹是因为我个人原因。老先生剑法超绝,堪称当世剑仙,不二剑与不二剑法,一定能找到一个比我更合适的传人。”
老管家明白过来,虽然知道再说下去,未免太过强人所难。但想起石青峰刚才与南海仙翁打斗的情景,以及他那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心态气度,还是忍不住说道:“修行不二剑法,一要心性坚定,有万死不辞、去而不返之勇气。二要性定如剑,在最危险的环境、最强大的攻击中找出对手的破绽,然后在千钧一发之际,后发先至,剑出不二,一击制敌!无论勇气还是心性,你都是不二人选。在这般年纪,你能有这身修为,也足见你资质超群,远非常人能比!因此,我希望你能再考虑一下。”
顿了顿,叹了口气,又道:“我已是风蚀残年,到了行将入土的地步。这幅身子骨,指不定哪天就被风给吹没了。刚才与那南海仙翁一战,又强行震开心脉,伤了根本。可能朝夕之间,人便没了。临去之前,我只有这一个心愿,便是将不二剑与不二剑法留下。唉!”
霜儿见他说的楚楚可怜,悄悄地拽了拽石青峰,冲他挤了挤眼。小声道:“你要是觉得回御鼎山没法交代,回头我替你和我爹说明白。实在不行,连我娘也拉上,让他们一块去找掌门大人!”
石青峰皱起眉头,面上露出尴尬的神色,将目光紧紧盯在霜儿脸上,希望她能明白自己的心意,别再逼他。
霜儿与他对视了须臾,见拧不过他,嘟起嘴朝他抛下一个鄙夷的眼神。转头对老管家说道:“他不答应,我答应你!你把不二剑法和不二剑传给我吧,我来替你做这天下第二!”
老管家摇了摇头,苦笑道:“你不可以的。”
霜儿道:“为什么我不可以?我也是御鼎山的人啊?你是——你是看不起我么?”
老管家道:“姑娘误会了。这不二剑法,至刚至烈,出剑务求一个勇往直前,不留后路。又讲究一个心性如剑,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能够从倏忽而至的攻击中找出那一丁点儿的破绽,然后以至刚至烈之力,后发先至,一招制敌。因此,无论是剑招里面的刚烈之力,还是出剑时的勇敢、淡定、瞬间的判断,都不适合女子修炼。”
霜儿撅了噘嘴,有些不服,不以为然道:“即使做不了天下第二,可以做天下第三、天下第四或者是第五第六啊!天底下那么多人,你剑法要是真那么厉害,随便练练不都能练出个名堂?干嘛非要去挣什么天下第二!”
石青峰拉了她一把,小声道:“男人之间的事情,你们女人不明白的。你别说了。”
霜儿撇着嘴道:“切,还男人之间的事情。你不就才比我大两岁么!”
石青峰转过头来,想了一下,道:“老先生,你看可不可以这样。你如果信得过我,把不二剑与不二剑法交给我。我先替你保管。以后我会尽力帮你找一个合适的传人,将剑与剑法交给他,由他来继承不二剑法,你看如何?”
老管家犹豫了一下,有些不甘心。过了片刻,又道:“一剑行不行?我教你一剑,你只学我一剑!”
霜儿抢道:“不二剑法不就只有一剑么?”
老管家道:“虽然只有一剑,但这一剑里面,却有十几种变化。根据天、地、山、泽、风雷、水、火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气场,有不同的出剑方式。也只有掌握了在这些不同环境中的不同气场,才能做到后发先至,破敌制胜。比如你在山上,却以分水断流的方式出剑,自然达不到一剑制胜的效果。又比如周围刮着大风,你却以火中取碳的方式出剑,不仅伤不了对手,反倒会误伤自己。因此,这不二剑虽然练的是‘以不变应万变’,但是这个‘不变’,却在‘万变’发生变化之前,已经洞悉、捕捉到了那些变化,并且作出了最佳判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