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2 / 2)
“范尚书,你刚才所奏的情况,可是事实?”
御史中丞孙嵩,一脸焦急的问道。
“孙大人,这是雁门关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 是今早兵部刚刚收到的。”
兵部尚书范齐贤,肯定的答道。
“陛下,自从契丹人这次进犯以来,微臣几次上书,请求朝廷做好出兵支援大同的准备!”
“可朝廷上一直无动于衷!不仅北方幽州、涿州、蓟州等地尽皆丢失,就连唯一战略城池大同也丢了!”
“眼睁睁看着大同被契丹人屠城,五万军民全部被杀..."
“现在雁门关危在旦夕,随时就要被攻破!”
“而契丹人一旦杀入中原,兵临京城! 钱相、牛相、以及诸位大人,你们可想好对策了?”
今天刚刚从驻地,返回京城述职的,东北都督府行营大总管郑纲。
在朝堂上,对着宰相钱惟庸等一众朝臣,义愤填膺的说道。
作为八大世家之一,出身郑家的郑纲, 一向刚正不阿。
以前还在朝廷时,他就经常直言抨击时弊。
更是不顾别人情面,当面抨击一些权臣不恤民情。
侵犯老百姓利益,视民命于草芥等一些不负责任等行为,为此他得罪了不少朝廷权贵。
他又历来主张对外敌强硬,是主战派的领军人物。
因屡次上疏直言,很为惠宗帝赵全真所不喜。
但郑纲是文官出身,又是哲宗帝钦点的状元,且为官清廉,做事公道,在百姓中的口碑很好。
并且郑家家族势力的庞大,其祖上郑道,历经三次朝廷更替,却始终能在朝堂上屹立不倒。
兄长郑阳,就是目前朝廷里的吏部尚书。
所以惠宗帝,以及钱惟庸等人一干心腹
对郑纲此人是又恨又怕,又挑不出他什么问题的情况下。
最后众人商量下来,干脆以维护边疆稳定,提拔重用他到东北都督府,任行营大总管。
他这一做就是多年,基本不用回朝。
惠宗帝也算是来个眼不见,心不烦。这些年,才能过得如此舒心。
但郑纲一回来,
“郑大人,这事也不能,全怪到钱相身上啊!”
这时,一名官员,从班列中站了出来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