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2)
刚才在门口,杨伟民听了几分钟。
越听越觉得有道理。
不为别的。
单说为海钢的未来,铺下一条条的路。
徐天的建议就值得一试。
“老赵,你再想想看,听说国家恢复高考,想要厂家开始的工人,哪还有心思认真工作。”
“人心思动,疏不如导。”
杨伟民的一番话,说得赵大力沉默良久。
改命换运的机会就在眼前,但凡有点能力,有点想法的人,谁不想搏一把吗?
赢了,一飞冲天。
考不上,大不了继续回厂里上班。
这种情况下,男女青工确实没几个人能安心工作。
如果用记录档案威胁,恐怕会引起民愤。
进一步影响生产。
“老赵,你我都是土出身,你是在部队扫的盲,我这位总工程师,更是组织一点点培养起来的。”
“没有组织培养,我充其量就是个老打铁匠。”
“鼓励学习,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可是咱们的一贯方针。”
“行军打仗的年代,一旦有了闲暇时间,各级首领纷纷充当教室,亲自给战士们上课。”
“这些你不会都忘了吧?”
杨伟民当年是黄洞兵工厂的一员,长期工作在总部驻地附近。
不止一次看到,各级首领为战士们编写教材。
制定学习计划。
按照不同的文化程度,进行分组上课。
以身作则,鼓励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最最愚蠢的军队。
没有大批知识人才,国家怎么实现腾飞,壮大?
“那些鼓吹知识无用,认为知识越多越可耻的混蛋,将会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