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1 / 2)

加入书签

第1006章

茅盾文学奖作为我国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影响力不容小觑。

虽然“茅盾文学奖”只是第一届,但几个关键词已经被媒体炒热了。

茅盾先生遗愿、第一个长篇小说奖项、巴金担任首届评委会主任、评选时限之广等等,单独一个都能发到头版头条,并且具有广泛的热度。

这么多因素加在一起,很难不引起大众的关注。

更何况,这个年代大众对纯文学的接受度是非常高的。相反在后世,“茅奖”虽然评选出一批批优秀的严肃文学作品,但大众对于严肃文学的阅读积极性相对较低。

在阅读更注重功利的时代,年轻人更想要从书中获得娱乐和放松,通俗文学相较于严肃文学更能满足他们阅读的需求。以至于茅奖作品空有名气,却很难有持续的热度。

姜玉楼记得有媒体专门统计过,茅盾文学奖不仅可以提升获奖图书的销量,还能为作者带来更高的曝光度和认可度。

除部分已经有很高名气的作者外,大部分作者受“茅盾文学奖”的热度带动,其作品销量有明显提升。出版单位在图书的后续营销宣传中,也常用获得“茅盾文学奖”等标签对作者进行宣传,有效提升了读者对其后续作品的认可度。

比如在某届“茅盾文学奖”公布以后,获奖图书的销量均有大幅度提升。其中,变化最明显的获奖作品当月的销量为上月的80倍;第二名销量也是前一月的28倍,剩余三本图书的销量增长也是19、11和10倍。

当然,获奖名气的加持对销量的影响时间是有限的,获奖后半年内的月均销量持续走高,后续半年至一年时间内有一定程度下降,随着时间的推移,销量逐渐回归平淡。

即使如此,也足以证明茅奖在读者中的影响。

就在文坛、媒体人以及读者们的期待中,大会开始了。

1982年12月,全国六百位文艺界人士今天在大会堂参加了茅盾文学奖首届授奖仪式。

同样是作协主办的评奖,茅盾文学奖的场面要比全国中短篇小说奖大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