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3章(2 / 2)
之后展映的几天时间里,放映《红高粱》的电影放映场次上座率非常高。
这年头,华夏电影参展的次数非常少,各国的影迷也非常好奇这个神秘国家会拍出怎样的电影。因此,在这次电影节,《红高粱》成为了所有参展影片当中观众最多、反响最广的影片,在整个电影节中都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虽然,这其中有多种原因夹杂在其中。可之所以能得到观众和评委认可,还是因为电影的质量过硬。
电影节开幕前,《红高粱》并不是金熊奖的有力竞争者。可随着展映的开始,这一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张亿谋的描述,现场的记者都听入了神。
他们虽然没有去柏林采访,却能想象到当时的场景有多么激动人心。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
呵呵,从无人问津,到备受看好,他们不敢想象这一幕有多爽。
张亿谋这时自我调侃道:“当时场刊评分出来后,《红高粱》的评分非常靠前,我、龚丽和江文激动的晚上都睡不着觉。当然,这种激动当中不仅是高兴和兴奋,更多的忐忑和紧张。”
“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评奖很有意思,主席的个人权威往往能起到很大作用,相反,场刊评分则是影评人的主战场。场刊评分高的电影,并不代表能拿到大奖,相反一些场刊评分低的电影拿奖的事情屡见不鲜。”
“哇,原来是这样。”
“涨知识了。”
“真希望有生之年能去国外采访啊。”
记者们听了张亿谋的介绍后,惊叹不已。
同时,又有一种羡慕和使命感夹在其中。
其实,电影节的逻辑也很简单,除了评委的因素外,竞赛结果的悬念也是电影节组委会需要考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