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孰优孰劣(2 / 2)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将最后一线希望寄托在了秦霄的身上。
而此时的秦霄,也不得不夸赞一声廖思源的文采斐然,如果不是背负着华夏的底蕴,仅凭他自己,恐怕还真的难以胜过廖思源!
但可惜的就是,秦霄背负的就是整个华夏的诗词!
秦霄没有如廖思源那样站到中央,而是立在原地。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后以整个大殿都能够听得到的声音,唱道: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秦霄唱毕,整个大殿无一人欢呼,也无一人喝彩。
唯一能听到的,就只有众人厚重的呼吸声。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廖思源反复咀嚼着秦霄的最后一句话。
最终,他不禁感慨道:“这得是有何等阅历之人,方才能写出如此句子啊……”
这一句话其实跟廖思源承认败给秦霄,并无多大差别了。
而这一句话也如同滴落油锅里面的冷水,让本来无比平静的崇光殿,忽然炸开了锅!
“怎么可能!他才多大年纪,怎么可能有如此深厚的感悟,如此豁达的人生观!”
秦霄能够作出诗来,对上对联来,这些虽然让他们感到惊讶,但也还没有到怀疑人生的程度。
但秦霄的这一首词却是让他们开始自我怀疑,怀疑自己这么多年是不是白过了,为什么会连秦霄都比不上。
而此时,以梁启文为首的大秦百官也纷纷回过神来,他们以更响亮的声音,喝彩、拍案、叫绝!
“廖柱国所作之词固然不差,但殿下的词要比之更胜一筹!”梁启文说出了自己的评价。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好!多好的句子啊!好到将它们摆在一起对比,都是对它们的不尊重……”
但这也仅仅只是梁启文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已。
如果将二者分开,那么都是足以名扬天下的绝佳句子,但只要将二者放在一起比较,那就终有一者会变得黯然失色!
“廖柱国,晚辈的这一首词如何?与你的比较,孰优孰劣啊?”秦霄微笑着问廖思源。
“竖子!”
廖思源气得满脸通红,但除了这两个字以外,他的口中再也吐不出其他字眼来。
他自小便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神童,从入私塾开始到童生试直至殿试,他从未在诗词歌赋任何一项上败给别人,哪怕对手是他现在的老师,大成如今的丞相。
但此刻的他却在面对秦霄,这个尚未年满二十的愣头小子的时候,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和痛苦,仿佛一切的言语都变得如此苍白无力,连还手的余力都没有!
“难道说,秦霄的才华在老师之上?”
这样的念头在廖思源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他的自尊怎么可能会去相信,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