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红夷炮(2 / 2)
除了万奴任厂长外,陈诺还派唐天辰为副厂长,专管铸炮的财政大权,出入资金,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生产火炮上面,还监察万奴等一众厂内葡萄牙人。到了第二日,在白慕诚和万奴等人的带领下,陈诺率将领们来到城东南的小校场上亲自点验抵运而来的火炮。
在校验火炮靶场上,分别摆放了好几种类型的火炮,他们有铜制火炮和铁制火炮,听万奴详细解说才知道,这铜炮自然是比铁炮要好的,密闭性射程以及威力,但是铜炮原料造价就比铁炮要贵,加上铜炮更重,运输多有不便。
他们卜加劳初创之际就是以铸造铜炮出名的,到后来接到了明政府大批火炮订单,因地制宜,节省成本,也就开始铸造了铁炮。
校场上摆放的多是红夷大炮,当然了这其中也有大炮小炮之分,以发射炮弹的公斤数和火炮口径为标准的。
三磅、六磅的红夷炮为轻炮,全身炮重最轻的有四百斤,最重的有一千斤,炮身长一米五到两米之间,装填的是三英磅和六英磅重的炮子,多为实心铁弹或铅弹,换算下来,炮子重两斤半和五斤多重,射程在一里到两里之间。
还有十磅、十二磅和二十四磅之类的重型红夷炮,这类自然是大炮,炮最轻的也有两千斤以上,最重的有七千斤重。
炮身长达三米,可装八斤、十斤、二十斤的实心铁蛋以及铅弹和链弹,重炮威力巨大,射程远,有着三里到五里的距离。
这些红夷大炮都是架退式前装滑膛加农炮,炮身炮管长,管壁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可以以此为轴调节仰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比较高。
此行白慕诚他们共运输来四十门红夷炮,三磅、六磅的轻炮有二十门,十磅以上的重炮也有二十门,内中十磅十门,十二磅和二十四磅各五门。这些火炮又三分之一是原炮厂内的存货,其余则是炮厂崭新生产出来的火炮。
陈诺摸着威风赫赫的火炮炮身很是欢喜,遗憾的是红夷重炮的数量还是太少了只有二十门,据他了解,关外的满清的红夷大炮就有百十门,都是重型火炮。
将来若是炮战,不单是数量上,威力上也远不如满清。
这些火炮都是乞活军从来没有过的,重炮的娴熟使用需要外籍炮手们对本土炮手加以刻苦训练和指导,这需要大量的训练时间。
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初,中外军队使用的都是前装滑膛炮,不同的是西方火炮技术大大改进,工业革命使得武器制造业使用了动力机床,可以对火炮内膛进行精密加工;更标准化、精密化的各种配件、炮弹生产。
同时火炮射击的理论与战术在拿破仑的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让当时火炮的威力、射程与射速成倍增长。
陈诺也曾经想过铸炮线膛炮,在炮管内刻膛线,使得炮弹在出膛时产生了旋转,获得更高的精准度与射程。如此一来,与敌对炮时拥有绝对的巨大优势。
但是仔细想了想,陈诺还是把这个想法给否了,以现有铸炮的人工技术,在光滑的炮膛内刻膛线太过困难不现实,这需要精密的机械机床加工,同时火炮还需要改为后装炮,炮弹也要从圆心改为圆锥卵型。
这些理论想一想就头大,还需要强大有力的技术支持,就算把这些讲给技工们听,以他们现有的知识和操作水平也完不成这些繁琐困难的铸炮过程。
线膛炮不成,那就只能在这些前装滑膛炮不大改的情况进行技术改进了,陈诺思忖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