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和天斗8(2 / 2)
这座雄伟的建筑着实让东林君子们震惊了,看着门口那四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的柱子发了好一阵子的呆。半晌,侯方域才哼了一声,说:“那贼子崛起不过短短数年,便大兴土木建造如此雄伟的宫殿,一点也不悯恤民力,也不知道他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又让多少百姓流离失所,才建起了这些大而无用的建筑!”
陈贞慧说:“身为封疆大吏,理应教化万民勤劳节俭,并且以身作则,他倒好,反其道而行,大兴土木,挥霍无度,简直就是找死!”他兴奋的说:“他这样倒行逆施,定然民怨极深,我等只需当众揭穿,为民请命,愤怒的百姓便会将他撕成碎片!”众君子深以为然,自信满满……靠嘴皮子忽悠老百姓起来跟对抗官府,自己躲在后面牟利,不正是他们最擅长的么!
然而这些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家伙并没有留意到,进出体育馆的百姓可没有并点苦大仇深的意思,相反,还有说有笑……
进了体育馆,那满坑满谷的人又把这帮儒生给吓了一跳。整个排球体育馆是呈椭圆形的,座位同样是呈螺旋式上升,跟古罗马的斗兽场有几分相似,这一巧妙的设计使得原本有限的空间硬是能容纳一万多人。今天是大事件,南阳人又是出了名的喜欢热闹,这样的大热闹自然不会放过,因此大量市民源源不断的涌入,一口气塞了近两万人,来得早的人还好,来得晚的人就有点惨,别说坐,连站的地方都快找不到了!好在张溥名气确实不小,南阳官方还是给他们这一行人在前排预留了几个座位,他们倒不必去跟那些卑贱的民夫商贩挤成一团。现在的准备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几个力大如牛的壮汉抬进来好几个大型的炉子,用无烟煤生起火来,然后把几口盛满水的铁锅架在上面煮,做完这些,他们便退了出去。大家一脸纳闷的看着这些玩意,不明所以。侯方域一头雾水:“他们这是什么意思?该不会是怕大家渴了,在现场供应热水吧?”
张溥说:“看看再说!”
又有几个人抬着一张桌子进来,摆上酒精灯和各种化学材料。这些玩意同样让包括张溥等东林君子在内的众多儒生大眼瞪小眼————这些东西,他们一样都不认识!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抱着利用这绝好的机会一展口才,让杨梦龙当众大大的丢一回脸,下不了台,好一举成名的心态过来的,也作了不少准备,查看了不少古人驳斥质疑上天的权威的文章背了个滚瓜烂熟,一个个都异常自信。然而现在有人开始抓瞎了,古人的文章固然写得精妙绝伦,但是却没有一篇文章告诉过他们这些化学材料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想一举成名……不容易哟!
侯方域又哼了一声,自言自语:“净搞些奇技淫巧之物,一个哗众取宠的小丑!”
这么多复社小将里,数他对杨梦龙的意见最大,差不多是为反对而反对了,原因无他,杨梦龙让他老爹在信阳栽了个大筋斗,侯恂率领朝廷大军被一个女土匪打得裸奔这一丑事已经传遍五湖四海,侯恂的名声一落千丈,作为他的宝贝儿子,侯方域当然不会给杨梦龙好脸色看,没去找杨梦龙拼命已经算好的了。
正嘀咕着,现场突然起了一阵轰动,侯方域循声望去,只见杨梦龙正和一位西方女子有说有笑的走了进来。那女子一头黑发丝绸般从肩头一直泄到腰际,戴着一顶蓝色花边小帽,额头高耸,碧眼黛眉,鼻梁高翘,唇线洒脱飘逸,嘴角带着一缕甜蜜的微笑,令人怦然心动。只是她的个子未免太高了一点,一米七的个子就算跟成年男子相比也并不逊色,身材秀硕,举止虽然优雅,却还是带着一缕野性,严重不符合明朝上流人物的审美观————这个时代的中国男人大多喜欢林黛玉那样带着几分病态的、弱不禁风的女子,这种女子的柔弱正好衬托出他们的强大,因此凯瑟琳这种一言不合就能拔出刺剑在对方身上戳出几个窟窿的西方女子美则美矣,却难入士大夫们的法眼。这不,侯方域呸了一声,低声说:“堂堂帝国侯爵,竟然跟番邦鬼婆鬼混,成何体统!”
陈贞慧也骂:“真是太不像话了!”
体育馆里也冒出了一阵鼓躁声,从外地来的儒生士子都骂了起来,指责杨梦龙不该与一个化外之邦的女子如此亲近。不得不说,从明末开始,中国的风气是越来越闭塞内向了,哪怕国势衰颓得不成样子了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顽固得不可理喻。到了清朝,经过两百年闭关锁国之后,中国人的闭塞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哪怕是两次鸦片战争也没能将他们的花岗岩脑袋敲开,大家完全不顾区区一两万西方军队便轻松打到北京城下的残酷现实,继续沉缅在昔日的荣光之中,整个国家都把头埋在过去的故纸堆里当鸵鸟,不愿意醒来,还要跟试图唤醒他们的人玩命。
不过,这帮家伙这种大惊小怪的行为遭到了来自河洛地区的百姓无情的嘲笑:“你们这帮书呆子是不是读书把脑子读坏了?什么化外蛮夷?人家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而且富可敌国,你们这帮酸丁给人家提鞋人家都嫌脏!”
被嘲笑了的秀才不服气:“再怎么有钱也不过是蛮夷之邦的番婆,有什么了不起的!”
河洛地区的百姓一向毒舌:“人家能指挥一支船队跨越万里大洋来到大明做生意,你们只会呆在家里读死书和写一些无关痛痒的文章……会写点文章很了不起?我这个种几亩薄田的老农夫,家里七个孩子,哪个不会写!”
这一番话把那些秀才气得够呛……他们确实只会写一些无关痛痒的文章,离开了道德文章,他们便一无是处了。普及义务教育渐见成效,在老百姓眼里,读书人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了不起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