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老骥伏枥(2 / 2)
这处正是一个天然的深水港口,宋应星带着归庄,在乐安县一带足足跑了七八天,最后方才决定选择这里作为船坞所在地。
赵无忌侧身看向身边一个老者,“孙老,您看此地如何?是否可在此建设宝船的船坞?”
这老者身材瘦小,因常年在水边劳作,他的脸上密布皱纹,满是风霜烈日留下的痕迹,老者穿着一身粗布衣衫,有些地方已经破烂,胳膊肘上磨出个破洞,露出里面古铜色的皮肤来。在赵无忌面前,老者显得十分的拘束不安,听得赵无忌问话,他被吓了一跳似的连连摆手:“大人唤我孙老四即可,粗鄙之人,当不得大人如此称呼。”
明朝工匠地位极低,宝船厂荒废已久,又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地方,孙老四平时看到个官府的差人都要作揖行礼,如今骤然见到赵无忌这样的大官,紧张得跟什么似的。
“孙老不必紧张,”赵无忌温言说道,“您且看这里地势,与南京的宝船厂相比如何?”
一提到专业性的问题,孙老四立刻就不紧张了,他手扶额头,全神贯注地眯着眼四处打量了许久,这才转身返回,躬身说道:“这片地方选的甚好,很适合建造船坞,虽然地方不如当初的宝船厂大,但是也足够可以造出宝船了。”
“如此甚好,你们宝船厂,这次一共会来多少人?”赵无忌问道。
孙老四脸上露出一片黯然之色,“多少人?呵呵,不怕大人笑话,这次随小老一同而来的八十三人,就是全部了。”
赵无忌闻言吓了一跳,龙江宝船厂鼎盛之时,造船工匠据说有好几万之多,如今二百年过去了,居然就剩这么点人了?
前日自南京来到青州府的八十多个宝船厂工匠,赵无忌还以为是船厂的先头部队呢,“孙老,宝船厂就剩这么点人了吗?”
孙老四点了点头,“据俺爹从前说,想当年船厂鼎盛的时候,共有工匠五万多人,自三宝太监以后,朝廷实施海禁之策,再不需要宝船,这些年,船厂每年只能接到零散几艘小船的活计,根本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很多人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纷纷离开另谋出路去了,这些年过来,慢慢地就没多少人了。”
“活计少,就赚不到钱,像小老这样,实在是祖宗留下祖训,不得让这门祖传的手艺失传,否则小老怕也早早改行谋生去了,如今前来青州的这些人,每人的祖上都是当时的能工巧匠,他们与小老一样,为了祖传的手艺不至于失传,还在苦苦支撑,若非皇上有令,命小老等人来此造船,只怕再过个三年五载,我们这些人也都皆尽散去了,虽然祖训难违,但我等也要吃饭啊。”
赵无忌心中有些沉重,我们的祖宗留下了多少好东西啊,只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好东西最后都没有留下来。
轻轻拍了拍孙老四的肩膀,赵无忌和颜悦色地说道:“老人家请放心,这里正是你们的用武之地,本官要造很多很多船,你们的薪水也一律按照最高的标准发放,绝不会让你们有后顾之忧。”
安慰了孙老四之后,赵无忌就跟宋应星,顾炎武以及孙老四等人商量起船坞的建设来,孙老四建议船坞建在离海岸稍远处,以免遭受风浪袭击,另外,还要雇人开挖一条宽阔的人工河通向船坞。据孙老四说,宝船体积庞大,重量也是惊人,这年头的船都是用木头建造,木头之间用铁钉联结,宝船沉重,经不起拉拽,所以只能挖一条大河,船造好后,放水入船坞,让船自然浮起,然后沿着大河驶入大海。
提起将来造船厂的机构,孙老四又以龙江宝船厂的经验,建议赵无忌设立三个部门,据他说,宝船厂原有的编制乃是三个部门,督察司,提举司(负责造船),指挥厅(指挥造船),而提举司再分为四厢,一厢制木梭橹;二厢制造船木、铁件及缆;三厢修补旧船;四厢制造棕篷等物。
这种专业问题,自然要交给专业人士去做,于是赵无忌就放手让宋应星带着归庄,和孙老四讨论商量船厂的建设问题,不过某些关键性的环节,赵无忌是一定要发挥穿越者的优势给予指点的。
“本官以为,将来的造船材料会逐渐从木头改为钢铁,船厂的建设也要考虑这一点,要从长远处布局,另外,凡是造出的战舰,一律至少也要在甲板上再铺设一层铁板,条件允许者,可以全船都包上铁板,加强防护。”赵无忌说道。
“这不妥罢?”孙老四惊讶出声,“加装铁板会增加整船重量,铁价昂贵,也会提高成本,这也就罢了,此外,钢铁厚重,岂不是入水即沉?如何能以钢铁造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