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四章出使倭国(1 / 2)
第八百二十四章出使倭国
“大汗,臣的第一策依旧是要有劳范先生,请范先生联系在明朝的内应,继续加大对赵无忌的毁谤和攻击,离间他和崇祯的君臣关系,让崇祯继续不敢启用赵无忌,以便于我军各个击破。”
“这第二策,若是赵无忌想要加入到锦州之战来,在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许可下,他想走陆路到达辽东几无可能,所以,赵无忌不来则已,一旦前来,他必然会走海路。”
“大汗可派遣人手,严防死守辽东的各个港口,以防赵无忌的水师登陆,此外,在皮岛以及旅顺口附近,也应布下重兵,免得明军故伎重演,采取围魏救赵之计,以偏师突击我军后方,骚扰侵袭。”“至于这第三策,”多尔衮故意停了停,方才说道:“前日臣曾抓获几名倭国细作,一番审问之下,方才知道这伙倭寇的真实来历。”
“倭寇来历?倭寇不就是德川家光老贼派来的么?”未等皇太极开口子,饶余贝勒阿巴泰已经不解地抢先问道。
多尔衮哼了一声,笑道:“我等的敌人非常狡猾,不仅是饶余贝勒,便是小王,当初也是如此以为,不过经过小王派人严刑拷打之下,这伙倭寇方才招认,原来他们并非受倭国幕府将军德川家光所派遣,相反,他们乃是德川家光的政敌北条氏的家臣,前来侵袭我大清,乃是故意在倭国与大清之间,挑拨离间,用心极为阴险。”
这些令大清头疼不已的倭寇,竟然并非幕府将军说派遣?
多尔衮此言一出,顿时惹得众人纷纷动容,一直以来,满清朝堂上下均是以为倭国已与大明结盟,是以才会三番五次,派遣倭寇前来骚扰袭击大清腹地,今日听了多尔衮的话语,方才知道其中另有隐情。
“明国这么大的图谋,为何却未曾听闻范先生提起?此外,若非是幕府将军暗中授意,那北条氏又哪来如此之大的势力,前来袭击我大清?据我所知,德川家光极为强势,倭国内部,已再无强大的反对势力。”阿巴泰继续追问,同时略带不满地瞥了范文程一眼。
多尔衮见状,急忙笑道:“此事须怪不得范先生,若是小王猜测无误,暗中操作运作此事的,应是明国钦州伯赵无忌,而非大明朝堂上的某位大臣,否则以范先生在明国朝堂上的人脉,此事早已为我等所知晓。”
“此外,小王也已调查清楚,北条氏确实没有如此之大的势力,不过在他们的背后,应就是赵无忌在背后出钱出力,大力支持他们袭扰我大清国。”
范文程不动声色地向多尔衮投以一丝感激的目光,而站在范文程身边的孔有德,心中则想的更多。
皇太极想要立豪格为太子,他的心思孔有德早已揣摩的通透,他原本有意率先提出请豪格挂帅出征明国,讨好皇太极,不过听了多尔衮的话语之后,孔有德却又犹豫了起来。
众所周知,盛京城乃至整个大清的治安缉捕部门,一向是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所主持管理,而抓捕倭寇的任务,也一直是在济尔哈朗的领导之下,孔有德可不认为是多尔衮亲自出手,派人捉拿住了那几名倭寇,满清诸位亲王一向各司其职,极少会逾越自己的职责,插手他人负责的事务。
也就是说,多尔衮手中的这几名倭寇,极有可能是济尔哈朗提供给他的,换句话说,莫非这个努尔哈赤最宠爱的侄子,在满清贵族中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和硕郑亲王,已经决定站在多尔衮三兄弟这一边了?争夺皇权的政治斗争,一向都是你死我活,不死不休的局面,无论是皇太极,还是有了济尔哈朗相助的多尔衮三兄弟,都不是孔有德所能得罪得起的人,念及此处,孔有德当即打消了主动请豪格挂帅出征的念头,决定再看一看,等一等,待局势更为明朗之时,再行站队,也是不迟。
屡屡袭击大清的倭寇背后,居然也有赵无忌的影子!又是这个熟悉的对手,每次听到赵无忌这个名字,皇太极便觉得自己右肩的伤口处,隐隐作痛,头脑也是一阵眩晕。
“布局深远,用意歹毒,此人当真是我大清的心腹之患,此人不除,朕寝食难安。”皇太极情不自禁地喃喃说道。
“臣愿为大汗解忧。”多尔衮彬彬有礼地躬身对皇太极说道,“臣以为,大汗可派遣一名得力大臣,前往倭国,向幕府将军陈说利害,澄清事实,若是处置得当,或许我大清反而会因祸得福,再得倭国一强力臂助。”皇太极强忍住心中对多尔衮的厌恶之情,脸上做出一副贤明温和的样子,说道:“睿亲王言之有理,这确实是个可行之策。”
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掠过站在一旁的豪格身上,微不可查地叹了口气。
豪格还是太年轻,也太缺乏历练,光靠豪格自己的力量,想要对付老奸巨猾的多尔衮三兄弟,难度非常大。
“豪格,朕有意命你出使倭国,不知你意下如何?”出使倭国风险不大,又能建立功勋,大战之前,让豪格去镀镀金,也是好的。
“这,”豪格顿时便是面露难色,行军打仗他尚算是名出色的将领,论起口才和拉拢结盟的手段,豪格却是缺欠多多,更何况皇太极事先曾对他暗示过,有意命他挂帅出征锦州,而今皇太极却让他出使倭国,这让豪格颇有些晕头转向的感觉。
“父王,儿臣,”豪格顿了一顿,方才想出一个极为勉强的借口,“儿臣晕船,恐怕无力担此重任。”
皇太极听了,当即圆睁二目,气不打一出来!
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白白送这逆子一场功劳,他却还要再三推脱!白白浪费朕的一番苦心!
不待皇太极发火,多尔衮呵呵一笑,温言说道:“肃亲王长于领军作战,不擅外交,此番出使倭国的任务,臣以为无需劳烦肃亲王,大汗,臣愿为使者,前去倭国。”
多尔衮这话语一出,众臣对他的好感顿时又添几分,相比遇事推脱塞责的豪格,主动请缨前往倭国的多尔衮,更显得不畏艰险,勇于担当。
出使任务看似轻松,但大海上常有惊涛骇浪,狂风暴雨,当初元朝时,成吉思汗出征倭国的舰队,便是因为遭受突其而来的狂风袭击,全军覆灭,使得倭国也免去了一场灭国之灾。
事后倭国更是将这场狂风称为神风,载入史册,关于神风的故事也在倭国一代代地流传了下去,是以出使倭国,看似轻松,实际也隐藏着致命的风险,豪格之所以不愿意去,不能说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