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朝堂之争(2 / 2)
“等?怕是你等得了,那困于水火之中的百姓等不了。”
班念烈甩袖,紧凝着褚琼,两人对峙无言。立于殿堂之上的高越淡看着眼下朝臣相争的僵持之局,眸子虽平静漠然,但却暗自握紧了双拳。
在这前朝一片混乱之际,此时此刻,燕平宫寝殿之中,烟雾缭绕,宁寂如昔,在这一片寂声之中,昏迷多日的燕王缓缓睁开了眼眸······
“近日,班某去燕平宫看望大王之时,瞧见那案台之上所堆放的奏折已有两尺多高,外加入秋以来,雨水不断,燕南昌宿一带水灾肆虐,淹没农田屋舍,当地官员定心忧不已,欲将此事上报于朝廷而寻求赈灾之策,奈何大王尚在病中,不得起身,班某虽心有无奈,可昌宿受难的百姓等不得,遂只好于昨夜告知众位大臣于朝堂相聚,由太子掌朝共商救灾之事。”朝堂之上,班念烈向众臣道。
“既是事出有因,那班大人为何昨晚不明说?如此先斩后奏,怕是别有居心罢?”静立于一侧的廉秦道。
“廉秦大人此话何意?”面对此挑衅之言,只见班念烈横眉道,而后转身,抬袖朝殿上一拜,复又道:“这殿堂之上所站着的乃是大王亲手所立的太子,由他暂掌朝政,不过是顺应天时之事,试问班某何居心之有?倒是廉秦大人你,屡次以未得圣谕为由,反对太子执政,恐怕定是别有居心罢?”
“你······”
“圣旨到——”
群臣争执之间,唯听大殿之外传来此句高喊,霎时,四下皆惊,众人忘却了争议,都纷纷侧目望向殿外,只见宫人夏禹双手执着圣旨快步走入殿中,高声宣道:
“燕太子高越接旨——”
立于殿堂之上的高越疾步走下殿来,俯身跪地听旨,此时,殿中群臣依旧面面相觑,只得等夏禹将手中所携的圣旨展开之后,才皆都跪了下来,屏息凝神之际,方听那夏禹高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燕王昭曰:自入秋以来,寡人便卧病于床,又恰逢阴雨不断,而致昌宿突发水灾,此乃多事之秋,使寡人甚为忧扰,虽心有余之,但力且不足,遂命燕太子高越暂掌朝政之事,由众臣全力协助,共商救灾之策,钦此。”
听罢,跪于殿中的高越直起身子,抬袖举于额前,方沉声道:“高越接旨。”
言罢,他于殿中起身,携着手中的圣旨缓步行于殿堂之上,并侧立于此,将那道圣喻单手举于众臣之前,少顷,殿下群臣皆俯身叩拜,齐声道:
“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此刻,高越立于殿上,望着眼下跪拜着的百官,神色平静,良久,他方紧握着手中圣喻,挥袖转身,坐落于那殿堂龙椅之上。
“中秋,原是阖宫同庆之佳节,奈何父王病重,又恰逢燕南昌宿发了水灾,此天灾人祸之时,各处皆人心惶惶,堂下的诸位,至少皆为朝廷效命了近十载,遂对我大燕忠心耿耿,在此多事之秋,高越唯愿汝等放下私念,为大局着想,众臣齐心,方可使朝纲不乱,唯有朝纲不乱,方可定人惶惶之心,如此,才可先安内,唯有先使国之内部团结一心,才可使外敌无处可侵。”
正殿之中,越端坐于龙椅之上,对着百官劝诫道。他声色平静悠然,但于殿外依旧清晰可闻,而此时的大燕宫殿,唯见雨声淅沥,洒落于房檐之上。
那夜,因正是中秋夜,虽阴雨连绵,但皇城燕都,长街巷中,家家户户皆于屋檐下张灯结彩,在此佳节之时,连日的秋雨虽让百姓不得出门,但如此也好,那整日于田间劳碌之人,也终得一闲,可长留家中与妻儿乐享天伦。街市之中,清冷至极,偶有一两个赶着归家之人踏着积水,匆匆而过,除此,便唯剩那街边屋檐下闪着幽光的灯笼,还透着些许人气。
燕平宫中,宁寂如昔,侍卫皆静守于门外。大殿之内,烛火幽暗,唯听玉漏声声作响。高越独坐于案前翻阅着奏折,只见他时而垂眸凝神,时而微蹙眉宇,待细思良久之后,方才执起笔于奏折之上细细批注,此时,颤动的烛火折映于他的面旁,显得俊美至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