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首都,我来了(1 / 2)
二十万的资金,要是一下全部投入到中华企业权证上,可能会把整个权证价格给带起来。
王鸣岐数了数挂出的卖单,差不多五万块钱就能扫干净。
王鸣岐果断的拿出单子填了起来,五万块,全部买进中华企业的权证。
半小时后,中华企业的认购权证,以可见的速度消失了,而权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了两分钱。
王鸣岐又研究了半天大盘,发现现在几乎没有认沽权证,认沽权证有点类似于做空。
“现在还不是时候啊,等到三月份才是最合适的时间。”
至于剩下的十五万,王鸣岐打算带到京城开始创业。
王鸣岐算了算时间。
今天都正月初十了,老家的十几口人,将会在正月十七或者十八到燕京。
而王鸣岐还要提前去燕京做好准备,起码自己的小店要先开起来。
魔都到燕京的火车上,人不算多,毕竟按照华夏的传统,不过正月十五不算过完年,除非有紧急的事,一般人都不会在正月十五之前出发。
经过十八个小时的长途旅行,王鸣岐终于到了燕京。
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还是熟悉的场景。
前世,自己提着一口袋的煎饼,带着两百块钱,只身踏进了首都。
为了省钱,一般都是住在桥洞里。
这一辈子,已经完全不同,虽然包里还装着煎饼,但更多的是现金。
王鸣岐一下车,就听到了熟悉的话语,“兄弟,住宾馆不?便宜,二十块钱一晚上。”
“兄弟,洗澡不?能住宿,不用身份证,不查暂住证。”
王鸣岐坐上公交车,直奔中官村。
“宋老三,弟弟来解救你了。”
上一辈子,王鸣岐到了燕京后,在三环边上租了个摊位卖蔬菜。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鸣岐去了一次录像厅,对录像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94年年初,放弃了蔬菜生意,转而开始卖录像带和磁带,此后又转战电脑组装业务,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毕竟都是高科技嘛,赚钱赚到手软。
后来王鸣岐在圈内混熟了,才认识了盗版录像带和磁带的源头,宋兴仁。
宋兴仁去了一趟南方,学习了南方的盗版技术,今年过完年开始创业。
宋兴仁创业初期异常艰难,没人肯代理他的录像带和磁带,一直到今年夏天,才逐渐有了起色。
重生为人的王鸣岐,准备成为宋兴仁的第一手分销商。
不过,在见宋兴仁之前,王鸣岐打算先找一个落脚点,或者说一个店面。
而店面最合适的位置,就在中官村。
中官村才创办了两年时间,虽然比郊区要繁华一些,但此时的中官村,四处都是工地和低矮的平房,远没有后世的繁华。
一下出租车,王鸣岐就感觉特别舒服,熟悉的口音,熟悉的场景,还有那些熟悉的人。
“老板,要电话机吗?日本进口的。”
“老板,要BB机吗?便宜,摩托罗拉数显的,原价三千块,给您优惠两百。”
“老板,港台的电影看不看?”
王鸣岐看到了好几个后世的熟人,例如后来从事打印机代理的马守亮,从事电脑代理的韩轩,从事手机业务的李慧军。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正在中官村扫大街,几乎都在从事各种电子产品贩卖生意,什么计算器电话机,高档点的,已经开始贩卖电脑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