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第182 章(1 / 2)

加入书签

因着救济粮被停,  而县衙发的粮食只有往年一半的数量,是以,哪怕村民们再省着吃,家里的米缸也到了马上就要见底的时候。

        这几日,  好多人家都是一把米半锅水,  等熬出薄薄的米汤后,  然后把摘来的野菜加进去,最后再放些盐巴。

        这样的野菜粥,就是全家人一天的口粮。

        按理来说,过着饥不裹腹的日子,  村民们定该日日怨声载道才是。

        可让人意外的事,南川县的农人们,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都没见有半分的抱怨,  反而个个眼里都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对,  就是希望!

        看到玉米棒子几乎一天一个样,每一个都鼓鼓囊囊的,  所以就算每日只能吃到四分饱的肚子,  也不影响村民们脸上越来越灿烂的笑容。

        这是即将收获的喜悦,是对未来好日子即将来临的欢乐。

        等听到常来村子里的牛三告诉他们,  至多十天,玉米就可以成熟采摘后,村民们的兴奋之情更是难以言表。

        有几个村民一听这话,实在没忍住,立马就跑到地里掰了几个玉米棒子下来,  他们想拿回家试着吃吃看,  既然马上就能成熟,  想必现下也是可以吃了的。

        家里的粮食已经撑不了几天了,要是玉米正好能接上趟,那么他们就不用再担心会饿肚子的事了。

        其他村民见了,忙跟了上去,大家都想一瞧究竟。

        其实众人都抱有相同的想法,要是地里玉米已经成熟了的话,那么接下来他们就不用再发愁粮食的事了。

        还有,对于玉米的吃法,村民们早已熟记在心,这是领粮种时,知县大人告诉他们的,当时教了好多种,不过最直接的那就是用水煮或者隔水蒸了。

        知县大人还告诉他们,蒸煮玉米时,外头的苞壳不必去掉,等吃的时候再剥去也不迟,还有这些苞壳可以用来喂牛,另外那玉米杆子也是可以吃的,说是和甘蔗一样的吃法。

        这不,那几人掰了玉米后,顺手把剩下的几根玉米秆也带回家了,准备给家里的几个孩子当零嘴吃。

        回到家后,几人往锅里舀入水,接着再架上竹屉子,再把玉米棒子放了进去,然后开始点火烧灶。

        很快锅里的水就烧开了,再过了一刻多钟,便有一股诱人的香气随着锅里升腾的热气扑鼻而来。

        哎呦,可真好闻啊,众人心道,这是已经煮熟了吧?

        这家人也没墨迹,三两下从锅里拿出煮熟的玉米棒子,也不顾烫不烫手,几下就剥开了外头裹着的苞衣壳,顿时黄灿灿的玉米果肉就露了出来。

        这下香甜味似乎更浓郁了起来,一阵阵的直往鼻孔里钻。

        看到大家都是一副忍不住的馋嘴模样,玉米的主人忍不住哈哈大笑,他也没小气,拿出菜刀把手中的玉米棒子切成了好几段,而后给每人分了分,让大家都尝一尝滋味。

        拿起烫手的玉米,众人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嚼了嚼,糯糯的,甜甜的。

        嗯,还有香香的,这这这也太好吃了吧。

        众人兴奋极了,忙嚼吧嚼吧把剩下的几口玉米吃完,而后都兴冲冲地往地里赶,他们也准备掰一些回家煮着吃。

        有几个年纪大一些的村民边跑边抹着眼角的泪,心里明白,从今往后,他们以及接下去的子子孙孙,终于都不用再饿肚子了。

        地里玉米已经可以吃的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就在每个村子里相传了开来。

        村民们喜笑颜开,心里是前所未有的畅快,小娃儿们更是满脸是笑,竹马一骑就和小伙伴们绕着玉米地跑圈。

        美其名曰:当巡逻兵,保护家中粮食。

        再过了两日,便有机灵一些的村民每天掰了玉米棒子挑到镇上来卖,卖得银钱后,再添置一些家中用品,或者买米买面。

        如此一来,日子倒不似先前那般过得紧巴巴的了。

        到了全面收玉米的那几日,县衙里的众人,除了杨县丞和黄主簿依旧留守在玩具作坊与人谈生意收银钱外,其他众人,包括周青林和牛三几人在内,还有吕志义和应进庆,都行动了起来。

        二十多人分成七支小队,分别前往各个村子查看这一季玉米的亩产收成。

        经过几日的奔波,他们共收集了一百多亩地的玉米产量。这其中,最高的一亩为一千九百多斤,最少的则是一千七百多斤,依照这些数据,最后算出玉米的平均产量在一千八百斤左右。

        这一数据和先前周青林在新露湾村种植的亩产量差不多,不过这都是带棒的湿玉米重量,等晒干水分,再除去玉米棒的重量,一千斤的亩产量肯定是有的。

        这让周青林提着的心放下了不少。

        因为早在半个月前,他就在寄家书的时候,把南川县种植出高产粮食的大喜事写信给了老定国公。

        同时附上的还有自己呈报给圣上的具体亩产量,并拜托老国公帮着转交给皇帝来着。

        本来高产粮食的事,周青林是准备徐徐图之的,毕竟确切的产量还都没出来呢,这样做着实有些冒险。

        可自从得知二闺女被赐婚的事后,周青林是一刻都不想等了。

        反正这样的亩产量都是自己亲自实践得出来的,与今年的肯定相差不到哪里去。

        再则,为了保险起见,原本四千多斤的红薯亩产量,周青林只报了三千五百斤。

        周青林知道,就是这样的数量,报上去后就能惊掉一众人的下巴了,所以他没必要把实际数量全报上去,就当给自己留一手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