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5章 灭国(1 / 2)

加入书签

四月二十八日,朱慈烺登陆东番,踏上了宝岛的土地。

        大明皇帝第一次踏足海外土地,意味着这块岛将来的重要性。

        看着被火炮轰得千疮百孔的热兰遮城,朱慈烺唏嘘:“这棱堡名不虚传啊!”

        朱成功笑道:“这王八壳子确实不好打。”

        朱慈烺抱怨道:“朱成功,你打得这么快,是不是怕朕抢了你的功劳?”

        “臣不敢!天子南巡,南风至,平番舰队冒暴雨一路顺风登岸,全赖陛下洪福!”

        朱慈烺道:“少来文官那套了,将士们的功绩不容抹去。”

        当天,朱慈烺册封朱成功为子爵,驻守台湾,并赏赐一乡封地,至于福建安平郑家的老宅田地,自然全都收归朝廷了。

        如此丰富的赏赐,主要是为了鼓励将士们开拓海疆。

        以赤坎楼为基础,修建台南城,改热兰遮城为安平镇,作为旌表朱成功复台的功绩。

        经过几日的研究,朱慈烺正式宣布东番为省级行政区,改名台湾省,成为大明第十五个省。

        以前东番名字中的“番”,多指国外或外族,从名字里就能看出,台湾在古代历朝都不受重视,属于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可有可无的地方。

        不少官员认为,一个小岛丸弹之地,独建一省实在是多此一举,所以东番基本都是由福建省管理。

        因为中国一直是大陆性国家,几乎没有受到来自海上的威胁,海防意识不强,很少有人认识到东番在中国东南海防中的重要作用。

        不过大明朝人才众多,肯定有人重视台湾,比如崇祯朝的一个进士,官居给事中的何楷,他在崇祯八年时就上书靖海之策。

        奏本中详细说明了台湾的重要性,连海盗的情况、岛上红番鬼的布局情况都了然如掌。

        他主张先通过海禁拖垮海盗和红番鬼,让他们内部生乱四处抢掠,然后大明趁机出兵平定台湾,扫除海盗。

        当然了,崇祯八年那个时期,真是流寇肆虐之时,连凤阳皇陵都被刨了,崇祯上哪里有心思管海外之事,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历史上,一直到鸦片战争后,列强从海上打开中国国门,中国才开始有了海防意识。

        日本明治维新初期,对外侵略扩张首选的目标就是台湾,日军出兵琅峤,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有识之士的官员们提出台湾设省的建议。

        晚清政府的特点就是守旧,建议你们只管提,采纳一个算我输。

        为了敷衍这帮提意见的官员,清廷让管理台湾的福建巡抚,半年驻福、半年驻台。

        直到十年后的中法战争(1884年),法国舰队封锁了台湾海峡,导致东番与内地长达数月不通音信,险些失守。

        中法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了加强海防,这才正式在台湾建省,成为中国第二十个行省,由刘铭传出任台湾省首任巡抚。

        现在朱慈烺的到来,这项工作提前了二百余年。

        大明要将台湾经营成一座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台湾并不大,中间都是山势,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几个地方,全岛面积相当于直隶凤阳府那么大(比凤阳府稍微小一点)。

        朱慈烺在台湾省下设台南、台中、台北三府,下设澎湖等十一个州县。

        任命天武朝第一位状元杨廷鉴,为台湾首任巡抚。

        又将鸡笼、打狗等带有歧视意思的地名,分别改为基隆和高雄。

        台湾并非只有热兰遮城这座贸易地方,台北府的淡水城也是个天然良港,在西班牙人的开发下,由渔村渐成街庄和通商港口。

        台湾的清仗土地,整理岁赋,统计人口,安抚当地土蕃诸事正在一一进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