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2 / 2)
有些人一生仿佛只活了一天,然后将这一天重复了成千上万次。
但也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
根据他的表现,社会为他的人生贴上标签或定义。比如,你应当读什么书,上什么学校,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何为成功,何为失败。这些标准似乎都有既定的答案。
他们发现,当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他早已被一套完备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人生目标所包围。
这些规范将通过学校教育、社会价值观和家庭教育传递给他,并塑造这个人的身份,根据他的表现,社会将会为他的人生贴上标签或定义。
你以为的人生中做出了那么多的选择,其实并不是你自由的选择,而是这个社会,让你做出这个选择。
那么,如果一个人,必须要按照既定的程序走下去,那他还算是活着吗?
算是真正的,自由的活着吗?
面对一个有着标准答案的问题,自由,又谈何而起……
于是,他们开始感觉到生活 的‘荒谬’。
那么,什么是荒谬?
荒谬,是来源于哲学的一种说法,本质上,是一种分裂,是个体与世界的分裂,是人与人之间关联性的断裂。正如生活中大多数人,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吃饭、工作、睡觉的循环,周而复始地经历着周一到周日的轮回。
当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后,他们就会抛弃自己对过去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的向往,而这种分离和断裂感,就是荒谬。
当人们不得不每天面对柴米油盐,不得不为了生存,在一种社会制定的模式下,无休止的工作,生活,然后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就此消失。
这有什么意义吗?
于是,他们开始不断地探索,开始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却又陷入了另一种荒谬的循环之中。
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而他们自己,就像是从舞台上临时退场的演员,当他们再想登场时,却发现,他们早已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再也无法像从前那样尽情的投入。
因为当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知到“荒谬”,那这个人,就再也无法完全的沉浸在角色之中,演好‘人生’的剧本。
李立文想到了自己上辈子,自从退伍后,自己的人生突然就失去了目标和意义,只能盲目的为了挣钱而挣钱。
至于挣多少?
不知道。
要挣多久?
也不知道。
就那样,每天重复着吃饭,睡觉,上班,吃饭,睡觉的流程,茫然地度过了退伍后与重生前那几年的时间。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接下来的安排将是相亲,相亲,相亲,然后结婚,生子,带孩子,直到自己彻底的死去。
李立文收回思绪,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缓缓的写下: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
2016年10月7日,《归来记》发售整一周,全球总销量390万本。
七天,390万本,平均每天售出55.7万本,每小时售出2.3万本,每分钟售出380本,每秒售出6本。
这个数据,非常轻松的打破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销售记录,并且荣登多国的销售榜单第二名。
至于第一名,则是李立文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虽然短篇很好看,但还是更喜欢中长篇。”
“确实,短篇感觉看的不是很过瘾。”
“坏了,连续两部都是短篇集,李立文这是要将《福尔摩斯》系列完结啊。”
“不要啊,文哥!你可能不有了《哈利波特》这个新欢,就要抛弃《福尔摩斯》这个旧爱啊。”
“就是就是,不是说人类最多可以活150年么,那就争取把福尔摩斯写到150岁。”
“乐,你们是真敢想啊。”
“文哥好像已经很久没开直播了啊。”
“对啊,文哥上次直播还是在上次,当时文哥因为要写《归来记》就停播了,现在书都发售了,怎么还不开播啊。”
“快一个月没看到文哥了,想他。夜不能寐!”
“不会又写新书了吧……”
“乐,文哥是人,不是印刷机。就算是印刷机,还要有休息的时间呢。”
“搞笑,你以为写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
与此同时,米国《华尔街日报》突然爆料,据知情人士透露,华国作家李立文近期已经将《小王子》与《老人与海》的动画改编权,《雪国》的电影版权以及《人间失格》和《傲慢与偏见》的二次改编权售出,共获利4600万美元。
爆料一出,又登上了各国的热搜。
“我真是服了,怎么又来了,真是没完没了了。真要每隔几天就要上一次热搜啊……”
“让李立文干脆在热搜上买套房住进来算了,省得他还要来回跑。”
“又是4600万美元,还是文化人挣钱快啊。”
“那是肯定,古人都告诉你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唉,只怪当初没有好好听老师的话,不然我现在也能跟李立文掰掰手腕。”
“有谁知道李立文现在有多少钱了?”
“不知道,李立文的资产数据又不清晰,谁知道他能挣多少,不过保守估计,怎么也得有个4.5亿的样子。”
“肯定不止,李立文光书的版税就得6亿多了,另外这还不错各种周边的开发。”
“卧槽,这么一算,李立文现在有十几亿的身价了?”
“差不多。”
“我嘞个豆啊,李立文从10年写书到现在,也不过是才6年,他就挣了十几亿?!!”
“问题是他才23岁……”
“二十三岁,世界知名作家,二十三岁,身价十几亿,二十三岁年入四千万美元……”
“算少了,四千万美元只是版权开发,没还没算其他钱呢。”
“这算啥,隔壁还有个三十三岁的金小胖子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