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1 / 1)

加入书签

传说中喜欢喝茶的太子回到了上阳宫思政殿。

殿内皇帝正在议事,今日讨论的正是部分士族官员拒绝出仕一事,国子监祭酒闵书贤和吏部尚书花如真都在下首站着,中书舍人信学智也在一旁记录。

皇帝见亓官让回来了,示意他在一边旁听。

花如真正在禀报:“到今日,各部官员共有二十一人递了告老的折子,全部都是百年以上士族出身,年轻官员多为寒门出身,目前还没有类似言论出现。”

花如真说完,闵书贤接着道:“国子监中如今多是新贵子弟和寒门子弟,只有个别士族出身的学生认同这样的观点。甚至还有不少寒门学生对于这种言论表示不喜,认为士族自视甚高,令人反感。”

皇帝听完,一时没有说话。他看了亓官让一眼,让亓官让先说说自己的看法。

亓官让组织了一下语言,回禀到:“其实这次也是我们的机会,不若陛下直接恩准了这些士族官员的告老,正好换上年轻又有能力的寒门学子,再直接改革选拔制度,开一届恩科试试。”

皇帝沉吟了一下,问闵书贤:“如今国子监的这批学生入学有多久了?”

“长则入学有五年了,短的三到两年不等。”闵书贤回到。

皇帝点点头,“好,那就放他们出来一试,看看我大乾的如今是不是离了这些士族的老顽固就不行了。花尚书,所有告老的折子一律不用递上来了,全部批准。闵公,就由你来负责这次的科举吧,此次科考务必要做到公平。学智,记录一下,加封国子监祭酒闵书贤为太子太傅,任命为第一次科举的主考官,副考官由太子和吏部尚书担任,就这样吧。”

-

代寄岚带着秀儿和一名代府管事去永平城郊的一处书坊考察,她觉得最是好能直接盘下一整个书坊,这样里面的人手还可以留下一部分,省的她再到处去招人。

跟着她的这名代府管事姓辛,是当年代太夫人陪嫁的小儿子,做事踏实稳重,被太夫人选做代寄岚将来的陪房之一。代寄岚发现他做事非常有条理,而且嘴风也很紧,所以选了他来负责这次的书坊事宜。

辛管事的给代寄岚的意见是,先随意找个书坊盘下,这年头卖书还是赚钱的,不容易遇到正好要出手的书坊,等到真正买下了书坊,里面不满意的布局可以再从新规划。

代寄岚听从了辛管事的意见,最后在城郊找到一家要出手的书坊。这家书坊专卖儿童读物,但印刷质量堪忧,图案糊成一团,所以生意一直不太好。老板觉得书坊这一行水太深,他没有那么多财力可以投入去改良纸张和印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能及时脱身止损,将书坊折价卖给了代寄岚。

代寄岚干脆利落将书坊盘下,还顺便问了问书坊里工人的意见,除了几个管事跟着老东家一起走了之外,做纸的四名工人,和负责印刷的两名工人都留了下来。只有做雕版的老师傅有些顾虑,他跟代寄岚说:“新东家,实不相瞒,我年纪有点大,雕几幅给孩子看的简单图画还成,要是雕刻一整版的文章,我这眼睛有点花,我怕给你雕错了。这画雕错了,还可以改一改,就遮掩过去了,字错了一个,整个版子可就废了。”

代寄岚觉得这老师傅十分诚实,于是安抚老师傅:“师傅,别担心,您到时候雕错了也没关系,我这不需要您一次雕一大版,我们一个字一个字的来,错了也不心疼。不过您可要答应我,您这工作的具体内容要对别人保密。”

老师傅没有丢掉工作,当然很高兴,连连点头答应。

辛管事看了一圈书坊的后面的作坊,记下了几个代寄岚要求要改的地方,他跟代寄岚说:“大娘,这些改起来都不算费事,估计就是十天左右,就可以投入生产了。就是这造纸的原材料和您说过的印刷技术……”

“这些你不用担心,先把作坊按我的要求修整好,剩下的我来处理。”代寄岚心底其实已经大概有了想法,只等回去实验。

从城郊返回代府的时候,代寄岚觉得整条街,或者说是整个永平城里都弥漫着一股说不清的氛围。各种各样的读书人如同被打了肾上腺素,在茶楼里、书局里、大街上来回穿梭,红着脸大声发表着高谈阔论,或是神情激动的赞颂,或是气急败坏的斥责。

代寄岚瞟了眼秀儿,秀儿很懂事的离开她身边,去旁边的书局晃了一圈回来,靠在她耳边小声说:“娘子,宫里传了旨意,明年春天要开进士科,天下学子都可以来考取功名,没有出身要求,寒门庶族皆可自行投碟参与。前三百名被赐进士身份,可以入朝为官。”

这事她听亓官让提起过,所以并不惊讶,只是看如今这些读书人如此兴奋,心中有了份亲身经历历史变革的奇异感。

她回到代府,写了两份帖子,让家中侍从分别送给了魏从灵和王锦文。

魏从灵的父亲是将作大匠魏其楫,她自小把玩着父亲的各种工具长大,是个手工达人。代寄岚想让她来帮忙参考一下如何将雕版印刷改良成活字印刷,每个字的尺寸,材质,都可以询问她的意见。

而王锦文因为母亲的缘故,是个小财迷,很会做生意,她坐拥永平最火地段的五连商铺,还有大大小小的农田和庄园,其中有不少种植有竹林。代寄岚希望从她的庄园里购买竹子作为造纸的原材料,同时想请她参考一下书坊的书印出来之后要怎么卖才更好。

-

科举的消息如今已经传遍大乾,各地的学子们已经纷纷准备动身前往永平,参加明年春天的进士科。而之前跟着雎州刘氏叫嚣的士族,一下子都没了声息。

那些自诩身份地位,提出告老的官员,本以折子为会被皇帝留中,还能借此自抬一番身价。不料皇帝如同一个无情的渣男,毫不挽留,全数批准还乡。

如今的局势已经很是明朗,皇帝摆明了不想受这些世家大族的掣肘,而这些世家大族们也只能等着看这次科举能有个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朝廷真的能用这样的方法选出可用之才,那士族们就真被逼到了悬崖边,到了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了。

刘惠娘来到永平的时候,完全没有料到,这才短短几天,事情就急转直下。她错过了太子妃的位置,被许给了皇长子,借机给皇帝施压,结果皇帝反将士族一军,她已经有了种不太好的预感,如果再不做点什么,那么她接下来的命运,可能真的是要终身被圈禁在林德殿里了。

雎州刘氏的族长这两日已经在赶往永平的路上,刘惠娘在心中谋划,等父亲到了,一定要找个机会,和父亲一起再见太子一次。相信以父亲的口才一定说服太子,让他意识到,如今要坐稳这个天下,能依靠的不是那些军中莽夫和没有底蕴的寒门,而是他们这些传承百年的士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