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得知消息(1 / 2)

加入书签

江南,乾朝京师。

时间一晃到了,隆武三年的二月。

高欢刚忙完春耕典礼,便将精力投入到国事上来。

偌大一个帝国,疆域太过广大,每天都有各种事情发生,有太多事务需要处理。

这么多国事,如果样样都需要高欢处理,那么高欢就算是三头六臂也无法胜任。

高欢并非朱元璋那样的猛人,对于那些一般的政务,高欢直接交给议政院,他则只把握大的方向,还有一些他觉得值得关注的事情。

这其中第一件事,自然是河东的集体农场,然后则是关注满清与荷兰的交流。

河东的集体农场能否成功,关系到高欢的土地政策能否顺利推行,同时也决定了,乾朝政权的性质。

乾朝到底会成为像历代王朝一样,成为维护士绅地主利益的封建王朝。

还是一个维护百姓利益,带领全人类走向光明,不是人吃人的的伟大文明,就看土地政策能否成功。

高欢作为过来人,深知那些靠着收租的地主,对于推动人类和国家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只擅长垄断土地与剥削,加剧社会矛盾与贫富分化。

士绅地主囤积土地,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他们靠权和钱起来之后,不会将钱投入到其它领域,而是喜欢干收租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和风险的事情。

收租子多舒服,没有风险,也没有什么竞争,他们不会将钱投入创新,去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而是吸收百姓和社会的鲜血。

高欢觉得一个只会收租的士绅和富人,一个只会世世代代剥削平民百姓的人,并不值得尊敬,比如李超人,还有那些网上放贷,变相收租的人。

高欢要改变土地制度,就是逼着乾朝的士绅和商贾,没有机会收租,那么他们便只能将钱投入风险较高的创新,还有开脱海外市场的贸易中去。

一个富人,手上有一笔钱,他是会倾向于买了土地或者房子,去收租,追求风险低,却稳定的回报,还是选择去研究新的技术,去探索外部的市场,与西夷竞争,高欢想来,大多少人都会选择前者。

而选择前者,他们通过收租,积累财富后,必然倾向于占据更多的土地和生产资料,继续收更多的租子,便会造成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各种社会问题。

高欢一直关注着河东,孙可望出任河东布政使后,开始在太原推行集体农场,各种经济作物已经种了下去,暂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现在只要等到年底时,农场效益好,能够给军户足够的分红,便能改变军户对集体农场的看法,消除他们对高欢的怨气。

这边有利于,土地公有制的推行。

高欢之所以将伐唐的时间,定在秋收之后,除了秋收后将要入冬,乾军能够踏冰过河,攻入关中之外,便是因为秋收之后,农场一年的成果可以确定下来,军户明白自己能够分多少红后,必定士气大振。

另一件事,便是关于清廷与荷兰的联合。

清军退出关内后,通过剥削朝鲜,以及从唐国采购物资,逐渐在关外站稳了脚跟。

随着小冰期过去,关外的气温升高,东北的土地变得适合耕种。

那里土地肥沃,有最适合种植的黑土地,清廷从朝鲜获得了适合北方种植的水稻,还有麦子、大豆,再加上乾朝传过去的番薯、玉米、土豆等新作物,吃饭的问题初步解决。

在饿死十来万人后,清廷渡过了饥荒,开始有精力扩充军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