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16章(2 / 2)

加入书签

凭借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叶小卿知道可以用草制鞋,简称草鞋;可以用木头制鞋,简称木屐;也可以用布做鞋,简称布鞋

;到了近现代,更有各种工业原料制成的鞋。

虽然制鞋的方法有好几种,但可供叶小卿选择的大类,也就只有草鞋和木屐这两种。

草鞋和木屐这两样东西,叶小卿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身,但是,鞋子大概也就那样,无外乎是鞋底加鞋面,想办法往那个样子上靠大概也就可以了。

至于该怎么制作嘛,草鞋还好,扭结编制就可以了,但木屐,这鞋底却是让叶小卿有些为难。现在的工具还都是石器,想要用石器削制出各方面都还能用的鞋底,怕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雕琢。虽然有不知名鱼的鱼鳞,但那东西切个肉还成,用来削木头还是差了些。

碍于客观现实条件,叶小卿决定还是先做草鞋。

材料也不用叶小卿发愁,沿河部落周围的杂草很丰沛,随便走几步就能拔到好些不同种类的野草。

叶小卿选了几种草茎细长又很有韧性的草,以及几种草茎扁宽厚实的草,便开始在烧窑边上摆弄起来。

不过草鞋的编制并不是一帆风顺,整个一天时间里,叶小卿都在编了拆和拆了编的过程中度过。

直到日薄西山,烧了一天的陶该出窑时她才放下手头还未完成的编织工作。

眼见着热度散去,尤将那些烧制过的泥碗从窑里掏出来。

经过了高温烧制,不同材质的泥碗都有了些变化。

变化最多的自然是烧裂现象。叶小卿发现,用山石土或者是添加了山石土烧成的碗都开裂了,不过在这些碗的某些地方,叶小卿也发现竟然有光滑的板结出现,那板结更像是地球上的玻璃材质。

除了山石土,沼泽泥也很惨烈,即便被烧制过,它依然还是一滩烂泥,用手一掰就能掰碎。

拍掉手上的沼泽泥残渣,叶小卿又拿起黑土烧成的碗。只是这黑土烧成的碗比沼泽泥还不如,刚一入手就已经掉了叶小卿一手的黑渣子。

叹一口气,叶小卿直接将黑土烧成的碗丢开手去,任由它撞在地上回归到大地母亲的怀抱。

眼见着黑土系、砂石土系、沼泽泥土系都不能成事,叶小卿将目光放到了最后一种土系——成分复杂的大沿河冲击土系上。

拿起一个大沿河冲击土系的灰黄色的碗,叶

小卿仔细的打量着。

这碗倒是比前三个又有不同,因为成分复杂又不均匀,所以这个碗的不同地方呈现出了不同的性质。

黄色重的地方沙质更多,所以这部分的性质跟沙石碗的性质比较相像,灰白色重的地方土质更细腻,烧出来的样子更加光滑,而且硬度也很不错,起码叶小卿并不能轻易的就将它掰碎。而灰黄结合的部位,性质则更偏向黄色地方的性质。

显然,用来烧制器皿的土只有灰白色的土合适。

但现在的问题是:谁知道这灰白色的土是从上游哪里冲来的啊!

叶小卿不禁把期待的目光看向尤,“尤,你知道大沿河的上游哪里有这种灰白色的土吗?”

面对叶小卿期待的目光,尤憨憨的摇了摇头道:“不知道,我很少到离部落远的地方去。也许狩猎队的人会知道,我听岩说,他们最远会越过好几座山头呢。”

听尤这样说,叶小卿决定等天黑之后去问一问允,或许他会知道。

若他也没去过上游的地方的话,就让他派一队人出去在一定范围内寻找一下,毕竟烧陶是一件改善部落生活的大事。

但如果在一定范围内真找不到的话,那就只能再想其他办法了……或许木器也可以考虑考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