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乱世(大章)(2 / 2)
人之所以会进步,是因为这代人不听上代人的话。
唐柔明白,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家伙说出来的至理名言。
这位换上一张新面皮的不算坏人的坏人飞奔逃跑数月的唐柔终于来到了云仙郡外,才看到他第一次流露出欣喜的内心,身心俱疲的唐柔似乎有那么一瞬间神采飞扬,好似一口气睡了三天三夜,任凭往后如何,总归再也不想睡觉了。
他顺带着也不由自主暖洋洋起来。
临近城门,衣服破烂牵着一匹看上去精壮实际跑不了几里路的劣马的唐柔翻身下马,将马缰绳牵在手中,马背也不闲着,放上了自己背着的包袱,里面是他从杀手楼偷来的两部秘籍。
一手牵劣马,一手提酒壶,银两不多,酒却不少。迎着城门守卫以及一些陌生百姓疑惑、讥笑、冷漠、窃窃私语……等一个个不同凡响的目光,唐柔仿佛成了被人瞩目的魔教大魔头一般的人物,他们的眼神像在看乞丐,唐柔却觉得无比自豪……总算让人注意了一回。
实际上,人们注意的只有他的衣着——破烂不堪,恶臭至极!
走向城门,脚底板的水泡都被破鞋底磨破了,几番辗转,估计十有八九又会生出新茧,再经过几次破皮、破水泡的经历,以后就是老茧了,唐柔也就不在意自己的脚底板舒不舒服,反正日后也没有会成为以前玉足的机会,有的恐怕只是面对残酷现实的坎坷结局,索性他独自感叹,难于人分享毕竟别人也不想听,一个人独自走着,便好似这天地间也只有他一个人。
眼光毒辣的城门守卫却犯了迷糊,看到唐柔如此破烂不堪的穿着,再去看他那匹不值一提的劣马,也就没了雁过拔毛的兴致,这苍蝇腿实在太小,没多少油水,大大方方放行,经过光线昏暗的云仙城门洞,唐柔下意识抬头看去,笑了笑,也不知当初给这城池取名的人是怎么想的,云仙城和云仙郡有他娘的什么区别?
穿过城洞,唐柔满肚子冷笑,若不是爷走投无路,岂会来漠北这鸟不拉屎,千里沙漠的破地方?
得了,他倒开始先嫌弃上了。
是不是觉得自己太过于无情无义,才会产生这样莫名其妙却又无比虚伪的念头?
唐柔以不禁感到时光流逝的同时,原本那个单纯刻苦的唐柔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经历了生死后仿佛大彻大悟,无比低俗狠毒,无情寡义的人。
然而,这一切念头也仅仅在他脑海中停留片刻,雁过不留声,如同湍急流过的河水,被冲散的无影无踪。
穿街过巷,行至南城,已经饿了很多天的唐柔终于找到了一家符合他身份的客栈。这客栈坐落云仙城东北角闹市处,面北朝南,风水极好。
若不是看中了此地风水以及唐柔天生会观气,冉冉升起的客栈气运,唐柔心痒痒总想去给破坏一二。这人简直是坏透了!
北魏王朝的云仙郡南北划分,泾渭分明。北魏二十七郡皆按照北皇帐南朝官的方位摆设,如此一来,若站在极高处,鸟瞰往下看,就难免会发现,北魏王朝的南朝官所对应的方位正好是刘宋王朝。就好像明摆着告诉世人,总有一日,要让刘宋俯首臣称,何等大气磅礴,雄姿英发,吾辈当需努力啊!
这座云仙城大到城池布局,小到亭榭楼阁,都是北朝少有的精致。
这里的姑娘们也都是姿色水准远超北魏其余州郡。
这里的女子性格多变,既有江南女子的婉约相貌,也有北凉坚韧的根骨,故而既没有风月相、风尘气,便是在整个北魏二十七郡中都久负盛名。
然而,魏晋时期的风度延续至今,甚至名扬国外。让男风兴起,反倒是一些州郡男子一直在军政两界都不成气候,向来被嘲讽娘娘腔,脂粉气浓重得腻人,况且也有些达官显贵好龙阳之好,家中豢养的男仆也有几十个,满城可见花港泛舟观鱼的柔弱男子,清谈五石散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东西。那些摇着古扇喝茶论道自诩风流的雅士很难想象竟毫无阳刚气,全是令人憎恶可言的阴柔。
只是这样的举动摆明与刘裕过不去,若不是老头子死的早,估计又会像当年还是大将军那样身先士卒,以一人之力对抗北魏十万兵。这种事,刘裕又不是没干过?
南边的朝廷在刘裕统治时期已经是巅峰了。那位被后世都誉为可媲美秦皇汉武的将军皇帝只因为黄袍加身这事在史书上留下口舌,说他是什么叛臣贼子?哼!简直放屁!刘义隆多少次想给老父亲洗白,奈何史官的口诛笔伐即便在杀多少人也无济于事。
实在受不了了,便索性任凭他们去说,后世有明眼人,能看得清。
这上得了上不了台面还不是他刘义隆说了算的历史上最显眼的一个例子,在这个王朝辽阔版图上,多的是文人登庙堂,武将战沙场的英雄传说,历代朝代更迭,哪个不需要经历刀光血影?倘若没有这些东西的洗礼,似乎都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新朝。
当然,三皇五帝时期不算,太过遥远的事很多也说不清楚。
然而,这晋王朝到刘裕的刘宋政权建立才过去多久?
连一百年都没到吧。经过起先在所难免的动荡不安后,有过无数桩皇亲国戚贵族擅杀外族大臣的变乱世间,这些人是皇室成员,就不算逆臣了,反倒是那些被杀的臣子却被灌上乱臣贼子的头衔,这份委屈和他娘的谁说?
皇室成员动辄几十几百人被杀,东晋乱象已出,恐怕不完全是司马伦八王之乱的缘故,只不过是司马伦倒霉,碰巧撞在了枪口上。该乱的还得乱,倘若司马伦没引起八王之乱,保不齐又会有哪家的皇族搞一次政变,或是哪家的臣子搞一次篡位。谁说的准呢?
于是,当刘宋在这些权谋斗争中有幸生存下来,并最后尝到了胜利的果实,他是格外珍惜的。奶奶个熊,确实来之不易啊。这一点,身为官二代的刘义隆是不会明白的,他若明白也就不会谋杀自己的兄长了,要不怎么说,生在帝王家是个悲剧呢。刘义符本没想过当皇帝,做个游侠儿多好?况且自己还是胡古道的弟子,虽然身为太子,但那也是在朝堂,这江湖上,还是要靠胡古道、余邵……这些真正的老狐狸。
江湖人向来讲究话语权,而话语权源自于自身的实力。
刘义符在江湖中,也不过是个新人,指望那些扯高气扬的老前辈们尊重,就得凭真本事,若是说靠家事,不仅行不通,还会惹人讥笑。
索性刘义符还有个优势,有钱。
出身好也得靠运气,投胎真他娘的是门技术活。
身为未来皇位继承人,刘义符最不缺的就是银两。天下都是他家的,一个区区内库,岂不是手到擒来?
顺利拜在胡古道门下后,这本就不跋扈的膏粱子弟官二代更加低调了。也就一开始为了给胡古道留下一个不好欺负的下马威,虽然最后没成功,可是也让胡古道明白了。刘义符这家伙脑子缺根弦。
向来不喜欢沉默寡言却也绝不侃侃而谈的胡古道头一回与刘义符单独交谈,还交谈甚欢。这位仁兄,最大的优点就是不论和谁在一起都能说上话,而且出口成章,让对方常常误以为碰到了知己。
随着刘裕在位那几年听取黄龙士《上策十谋》的政策改革,将整个南朝治理的仅仅有条,颇有当年秦国商鞅变法的苗头,武帝刘裕甚至有那么一瞬间,认为自己是秦始皇的转世。这大秦基业如今叫大宋。
然而,事实上他是一个人,却做了超越人的事,除了他,没有人能撑得起这个庞大的帝国,可是人都会死,所以帝国也会陨落。
改革与休养生息政策同时进行,表现了刘裕并非急功近利而是与众不同的雄心壮志后,条条律令下达到帝国每一个角落,期间北魏王朝死了几个皇帝,漠北皇庭死了几个王子,据说还有几人带兵去最西边的欧洲转悠几圈,打家劫舍,抢来几个黄头发的美女,好好品尝了一番异域风情。
这都是不上进的小事,对于刘裕而言,奋发图强才是他一生的行为准则。事实证明,老皇帝做到了。
很多年后,当刘裕驾崩后,他的儿子刘义隆即皇帝位,并开启了有名的“元嘉之治”,这一套制度整整维持了三十年,这些功劳大多都要归结于刘裕的英明神武。要不然怎么有人会给出媲美秦皇汉武如此高的评价。
刘义隆执政初期,励精图治,也是想像武帝刘裕那样做出一番事业的。然而,时间一久他就发现,自己始终逃不脱刘裕的光环笼罩,说句实在的,成天呆在那表面看上去金碧辉煌实则内里龌龊不堪的皇宫中,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别看刘义隆现在是皇帝,指不定哪天躺在床上睡一觉就再也醒不过来。
周围的人没什么可信,外面的人就更不能信了。这位新皇不仅头脑不太灵光,有时还一根筋。当然,实在没什么可取之处,奈何刘义隆有个好父亲。让刘义隆在极短时间内彻底掌握了帝国运作的命脉所在,于是,便以一如既往的铁腕统治南方,以老牛舐犊般的罕见柔情抚慰北朝的两个国家。
与漠北皇庭建交后,还归还了原本属于中原后被漠北莽子,又经历刘裕浴血奋战的艰辛好容易重新夺回来的燕云十六州再一次交给了漠北,还美其名曰“友好建邦”,从没听说过,友好建邦还包括割地赔款项目的。简直是在放狗屁。
但刘义隆并不在意这些,对他而言,只要目的达到了,任何卑劣的手段都不值一提,可以忽略。于是,如他所愿,漠北皇庭与刘宋共称“兄弟国”,这一下,可吓死了一旁的北魏王朝。
拓跋嗣当机立断,整个国家施行汉化体质,包括语言、服装、吃饭、教育等等各方面都完全学习中原汉人文化,甚至不在让北魏说胡话,倘若议事时无意中说出了胡语都有杀头的危险。
如此一来,亲刘的北魏王朝又兴起了,维持着三国片刻安宁与那尴尬的分寸。拓跋嗣或许是真的喜欢汉语文化,总归史书上记了一笔。这位前半生当胡人皇帝,后半生做半个汉朝亲家,也不算冤。
如此三国谁都不欺负谁,谁都不故意去找彼此的麻烦。才造就了如今看上去安稳的局面。整个北魏王朝子民都开始理所当然以汉族人民自居;刘宋王朝的百姓则开始对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感恩戴德。
如今,北魏王朝与漠北皇庭又杠上了,作为千年不变的老大哥,刘宋王朝难免就要出来说句公道话了。可惜,手下弟兄们不听。这也苦了文帝刘义隆,前两次北伐是为了彰显国力,这第三次实在有些力不从心。刘义隆逐渐感到,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自己肩上的重担却一天比一天重了。于是,所幸忘了重担,撒丫子为自己活一回。前两次北伐都是自己运筹帷幄,制定战争策论,前两次互有胜败算是平手,第三次北伐才是真枪真刀的干了。
唐柔迈着稳健的步伐进入客栈。
“小二,给爷上最烈的酒,最好的菜!”
几乎没有人会看得起这位身着破烂不堪乞丐一般的家伙;一听他要讨酒喝,有几个客人便窃窃私语,以唐柔为中心,开始讨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