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羌村三首(1 / 1)

加入书签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一。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二。妻孥怪我在三,惊定还拭泪四。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五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六。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七。

壮甫就在他刚作左拾遗的那个月至德二载五月因上书援救宰相房琯,触怒肃宗,差点没砍掉脑袋,但从此肃宗便很讨厌他,八月里便命他离开凤翔,回鄜州的羌村去探望家小,这倒给诗人一个深入民间的机会。这三首诗和下面的北征便都是这时所作。

一峥嵘,山高峻貌;这里形容云峰。赤云西,即赤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古人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走,故有“日脚”的说法。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二因有人来,故宿鸟惊喧。杜甫是走回来的,所谓“白头抬遗徒步归”,他曾向一个官员借马,没借到,“千里至”三字,辛酸中包含着喜悦。

三妻孥,即妻子。社甫的妻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楞,所以说“怪我在”。

四惊魂既定,心情复常,方信是真,一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这两句写得极深刻、生动,是一个绝妙的镜头。

五遂,是如愿以偿。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下四句的引子。偶然二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感慨。杜甫陷叛军数月,可以死,脱离叛军亡归,可以死,疏救房琯,触怒肃宗,可以死,即如此次回鄜,一路之上,风霜疾病、盗贼虎豹,也充不可以死,现在竟得主还,岂不是太偶然了吗

妻子之怪,又何足怪呢。

六歔音虚、欷音戏,悲泣之声。在这些感叹悲泣声中,我们仿佛听到父老们邻人对于这位民族诗人的赞叹。

七夜阑,深夜。更读去声,夜深当去睡,今反高烧蜡烛,所以说“更”。这是因为万死一生,久别初逢,过于兴奋,不忍去睡,也不能入睡。因事太偶然,故虽在灯前,面面相对,仍疑心是在梦中。这第一首写初到家惊喜的情况。

晚岁迫偷生八,还家少欢趣九。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一〇。忆昔好追凉一一,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一二,抚事煎百虑一三。赖知禾黍收一四,已觉糟床注一五。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一六。

八晚岁,即老年。迫偷生,指这次奉诏回家。杜甫心在国家,故直以诏许回家为偷生苟活。

九正因为社甫认为当此万方多难的时候却呆在家里是一种可耻的偷生,所以感到“少欢趣”。

少字有分寸,不是没有。

一〇这句当在“畏”字读断,是上一下四的句法。这里的“却”字,作“即”字讲。却去犹即去或便去。是说孩子们怕爸爸回家不几天就又要走了,因为他们已发觉爸爸的“少欢趣”。金圣叹云“娇儿心孔千灵,眼光百利,早见此归,不是本意,于是绕膝慰留,畏爷复去。”

一一忆昔,指去年六七月间。追凉,追逐凉爽的地方,即指下句。

一二杜甫回来在闰八月,西北早寒,故有此景象。萧萧,兼写落叶。

一三抚是抚念。抚念家事则满目凄凉,抚念国事则胡骑猖獗,因而忧心如焚。

一四赖字有全亏它的意思,要是再没酒,简直就得愁死。

一五糟床,即酒醡。注,流也,指酒。

一六这两句预计的话,因为酒还没酿出。足斟酌是说有够喝的酒。“且用慰迟暮”,姑且用它酒来麻醉自己一下吧。这只是一句话,并不是真心话。第二首写得还家以后的矛盾心情。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一七。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一八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一九。苦辞“酒味薄二〇,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二一艰难愧深情二二”

歌罢仰天叹二三,四座泪纵横。

一七柴荆,犹柴门,也有用荆柴、荆扉的。最初的叩门声为鸡声所掩,这时才听见,所以说“始闻”。按养鸡之法,今古不同,南北亦异。诗经说“鸡栖于埘”,汉乐府却说“鸡鸣高树颠”,又似栖于树。石声汉齐民要术今释谓“黄河流域养鸡,到唐代还一直有让它们栖息在树上的,所以杜甫诗中还有驱鸡上树木的句子。”按杜甫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末云“庭树鸡鸣泪如线”。湖城在潼关附近,属黄河流域,诗作干将晓时,而云“庭树鸡鸣”,尤足为证。驱鸡上树,等于赶鸡回窝,自然就安静下来。

一八问是问遗,即带着礼物去慰问人,以物遥赠也叫做“问”。父老们带着酒来看杜甫,所以说“问我”。

一九榼,酒器,浊清,指酒的颜色。

二〇“苦辞酒味薄”是说苦苦的以酒味劣薄为辞。苦辞,就是再三的说,觉得很抱歉似的,写出父老们的淳厚。下面并说出酒味薄的缘故。苦辞、苦忆、苦爱等也都是唐人习惯语,刘叉答孟东野诗“酸寒盂夫子,苦爱老叉诗。”都不含痛苦或伤心的意思。

二一请为父老歌,一来表示感谢,二来宽解父老。但因为是强为欢笑,所以“歌”也就变成了“哭”。

二二这句就是歌词。艰难二字紧对父老所说的苦况。来处不易,故曰艰难。惟其出于艰难,故见得情深,不独令人感,而且令人愧。从这里可以看到人民的品质对诗人的感化力量。

二三杜甫是一个“自比稷与契”、“穷年忧黎元”的诗人,这时又正作左拾遗,面对着这灾难深重的“黎元”,而且自己还喝着他们的酒,那得不叹那得不仰天而叹以至泪流满面呢第三首写邻人的携酒慰问。通过父老们的话,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