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新能源汽车还要等一等(2 / 2)
顺便说一句,光伏产业是“风光储”于一体的产业,不光包括太阳能和风能产业,还包括储能的相关设备和技术产业。
所以给沸腾汽车供应动力电池的比亚迪,也是沸腾能源的股东之一,其蓄电池技术和设备,是国内光伏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一环,给沸腾超算中心配套的太阳能蓄电站,其蓄电设备也是比亚迪提供的。
因此沸腾汽车4.0的推出,对一般老百姓而言,只是省了一点油钱,可对国内光伏产业来说,却是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这标志着“风光储”中的“储”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原本艰难前行的国内光伏产业相关下游公司也因此多了一项业务收入,日子不用再过得紧巴巴了。
此次沸腾汽车宣布推出混动车型之外,同时还在方杰的指示下,宣布这款混动车型的年产量也将提升一倍,达到每年200万台的产量规模。
不过这点产量,依然是杯水车薪,不说沸腾出行就恨不得把所有车辆直接给包圆,也不说广大私家车主的迫切需求。
只说在其他出行平台专职跑网约车的司机们,就恨不得每人买一台。
因为沸腾汽车每年都可以换新,不用考虑折旧问题,保险人家也帮你交了,也没有汽车租赁公司里的那些弯弯道道,比租车和开自己的车划算多了。
更牛逼的是,如果哪里磕磕碰碰了,拿到沸腾汽车4s店维修的话,虽然该交的维修费一样得交,但好处是如果不想等待的话,只要额外缴纳500元的换新费,人家直接让你当场提一台新车回去继续开!
算个账就知道,网约车一个班下来平均流水可以达到5、600块钱,一天两个班就至少是1000元,正常情况下,拆卸维修做钣金再加上等待油漆干了的时间,起码3天时间,也就是说网约车司机在等待期间至少损失3000元的误工费。
但如果开的是沸腾汽车,减去500元换新费,相当于赚了2500,这钱正好可以贴补维修费还有赚的,而且旧车还变成了新车,这如何不让网约车司机们欣喜若狂?
如果不是很难排上号,估计全国的网约车司机,不管哪个平台的,都会开上沸腾汽车。
所以产量翻倍不是问题,问题是还是太少,供不应求。
方杰之所以决定加倍产量,主要是混动车加大产量,对相关动力电池、电机生产厂家是一种扶持,对相关技术数据采集、研究也很有好处。
不过,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过渡性产品,产量翻一倍就可以了,再多就没必要了。
毕竟要说省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其实省不了几个钱,也不够节能环保,对国家能源战略没有任何意义,别看前世相关广告打的那么响,其实很多都是忽悠人的,远没有纯电车好用实惠。
这么说吧,就方杰前世亲身体验,新能源纯电动汽车从省钱角度上说,每公里电耗成本不到0.15元,如果有自己的小院子或者车库,在家里充电,每公里电耗成本不到0.08元,不到油车的十分之一。
从性能上说,尤其是起步加速性能,其爆发力秒杀市面上所有售价在40万以内的油车,不管它是宝马还是奔驰奥迪,照样瞬间超车没商量。
从舒适性上说,好坏参半,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没有发动机,因此车内十分安静,反而因为加速太快,让车上乘客有一种坐在跑车上的推背感觉,进而可能会产生晕车反应。
其最大的硬伤就是续航能力,但只要不跑高速,完全够用。
其实这也不算硬伤,按照国家规定,连续驾车超过4小时就必须休息,否则就是疲劳驾驶,高速上面4小时就是400多公里,正好也应该停下来找服务区充电休息了,除非把生命当儿戏,否则没毛病。
而在今世,方杰一门心思想要把新能源汽车提前搞出来的根本原因,并非以上这些,而是产业布局和能源战略方面的考量。
只有路上全都新能源汽车,沸腾能源才能持续扩大规模壮大自己,并进一步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国家不用受制于人,老百姓们也不用对着天价的油价望而生畏。
当然,计划和想法是好的,要想将其实现,还需要时间,这个时间关键就看动力电池技术何时能突破了,方杰预计,沸腾的新能源汽车最快也要3年后才有可能正式上市。
而且在其上市前的这几年时间,充电站、换电站这类基础设施要提前进行布局,否则到时候新能源汽车没地方充电,那就尴尬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问题,方杰心中早有计较,一旦时机成熟,解决这些问题很简单。
2010年上半年,方杰的时间精力主要放在光伏产业沸腾能源上,其次就是为了文化战略布局了影视剧本,搞了一档综艺《舞林宗师》,下半年则是沸腾超算和沸腾汽车。
一晃眼,时间来到了2010年年底,天气渐冷,方杰就不怎么想动了,基本上就是窝在家里过冬,等着过年。
当然,人和蛇不一样,人吃饱喝足睡够了,总还得找点事情做,就算不动手,动动脑子消耗点精神是必须的,否则晚上容易失眠。
于是方杰再次将注意力转向了文化输出战略上。
既然是战略,当然不可能只靠敲定几个剧本,捧红几个演员或编剧,再弄一档舞蹈类真人秀综艺就能达到目的,这只是该战略下的战术之一,起到的作用还很有限,必须一以贯之才能达到目的。
要知道韩国那边搞文化输出那可是无所不用其极,比如国外某个国家刚打完仗,急需安抚百姓情绪的时候,韩国相关文化推广部门就主动把自家的韩剧免费送给这个国家的电视台播放了,给当地民众带来了极大的心灵安慰的同时,也制造了一大批韩粉。
又比如国外各大社交媒体上,比如方舟视频、方舟直播上面,就有不少韩国的up主、主播在相关部门的资助下,费尽心思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韩流文化,甚至不惜篡改偷盗华国文化据为己有。
而且人家的文化战略还是全产业联动。
比如你进入各国的韩餐厅,摆在大厅的电视机里,永远放的都是韩剧、韩综和顶流偶像团体的歌舞表演,各国电视台里凡是韩国产品的广告,全都是韩国明星代言,华国这边就是典型,韩国化妆品广告都是请的韩国明星和偶像,而不是华国明星。
所以当下包括前世,韩流在东南亚、中东、西非、北非、拉丁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拥有一大批忠实簇拥。
而反观华国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输出情况,简直少的可怜,其他地区不谈,就在东南亚地区随便找个国家,大街上随便找个路人采访,问他们对华国的文化产品有什么印象,你猜人家怎么回答?
越南路人:“啊?我小时候看过《射雕英雄传》,83版的!还有86版的《西游记》!我们这儿每年夏天,都会重播这两部电视剧,虽然已经是很老很老的华国电视剧了,但还是有很多观众喜欢看……”
印尼路人:“我想想啊……对了,《流星花园》f4,虽然我们国家还有日本、韩国包括你们国家,后来翻拍了好多版本,但我还是喜欢湾区版的《流星花园》,太经典了!”
马来西亚路人:“我以前很喜欢港乐,四大天王啊什么的,现在嘛,我只喜欢周董的那些歌曲,方杰的几首歌也不错……”
印度路人:“华国影视剧?没听说,这方面我们宝莱坞起码领先华国二十年吧……”
要知道现在已经是2010年了,可除了上面这些八九十年代的文化产品他们还有印象,华国这边真正出圈的就只有周董和半个方杰了。
难怪《舞林宗师》播出之前,网上有媒体调侃,说在东南亚地区,周董目前正在以一己之力硬抗整个韩流。
可惜,如果在东南亚以外的地区采访,连周董是谁他们都不知道,老外们可能就只能报出2、3个人的名字:成龙、李小龙,最多再加个方杰。
所以由此可见,文化影响力方面,已经式微到了什么程度。
不过,方杰对媒体这些危言耸听的观点,有一些不一样的看法。
至少,他并不觉得国家层面没有出力,其他的不说,只举一个例子:每年华国春节、春晚,就是一次对全世界的大型文化输出!
老外们或许不怎么了解华国,但一定听说过华国的春节,说不定也看过春晚视频,甚至每年还跟着凑热闹举办各种节日活动,就像华国这边虽然不一定了解花旗国的文化,可年轻人也把圣诞节当成了比较重要的节日来过。
国家层面有国家层面的排面,做的都是大事和大势,很多文化交流比较高端,普通民众并不觉得罢了。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国情不同,华国不可能像被资本控制的韩国一样,亲自下场推几个爱豆出来,那也实在太掉价了。
而且大家之所以觉得文化输出比较式微,其实只是流行文化与国外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而这个问题,更多是因为国内娱乐圈和娱乐公司不给力。
倒不是国内娱乐圈没人没钱。
相反,国内要钱有钱,很多综艺节目使用的舞美设备,跟全世界比都是最豪华的,也要人有人,十几亿人口,难道还找不出一些有潜力有天赋的年轻美女帅哥?
真正的问题是,在流行文化的内容创新上,比不过韩国娱乐公司。
华国这边是山寨惯了,无论是歌曲创作、舞蹈编排、人员选拔,还是表演形式、镜头运用和剪辑,全都是跟人家学的,没有自己的创新,有时候还学了个四不像,自然很难出彩,甚至让人尴尬。
而人家偶像文化再怎么没底蕴,那也是一直在创新,将流行文化发展到了极致。
所以不论是当下还是前世,内容创作和创新性,才是华国流行文化的最大硬伤,进一步说,就是缺乏相关创作人才,影视剧、游戏等文化产业,也都是如此。
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内娱乐市场太大了,大到国内娱乐公司只靠山寨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自然就没有动力自己搞创作,更没有动力出国捞钱,于是对外流行文化输出陷入了停滞。
而方杰现在就是在有意识地改变这一点,并引导国内娱乐圈注重内容创作,不论是经营公司,还是搞综艺节目,把重点都放在了创作人才上。
公司里,那些工具人想走,那就放他们走,省下来的薪资全部砸给创作人才,综艺节目里,主捧内容创作者,没有创作能力的工具人,则全都只能当背景板。
按照这个思路,以及文化战略持续推广的需要,在家过冬闲来无事的方杰,又弄了一份综艺策划案,决定在2011年再推一档真人秀综艺出来。
这是一档音乐类综艺,借用了前世央视的综艺节目名称:《华国好歌曲》。
看清楚,是“好歌曲”,而不是“好声音”,表示这档综艺的主角是词曲创作者,而不是歌手。
除了这个动作之外,他还将《舞林宗师》免费赠送给全世界各国电视台播放。
此外,还让沸腾娱乐主动联系这些国家自己的娱乐巨头公司,表示愿意提供设备、人员,并且免版权费,协助他们在自己的国家也照本宣科搞一档本国的《舞林宗师》综艺节目。
这事儿用方杰在媒体面前打官腔的原话,总结来说就是:古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而今,咱们沸腾娱乐,要打造文化的“一带一路”,不求回报地帮助各国搞文化建设,以此促进国际民间文化交流和融合……
这话不管别人有没有听明白,反正枕边人李晴是听懂了,所谓“国际民间文化交流和融合”,谁又敌得过历史悠久且海纳百川的华夏文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