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结局(1 / 2)

加入书签

弘晖十四年秋天,大靖朝的京城出了一桩惊天动地的奇事儿。

有江南百姓千里进京、状告一品内官何元菱入宫前在江南妖言惑众、图谋颠覆。此事闹到朝堂,弘晖皇帝下旨由京都府衙立案,火速彻查。

彼时大靖官场震动,辅政皇戚迅亲王、内阁次辅邬思明、都察院左都御史俞达先后被查办。朝中又成立“清廊”,开通密本上奏渠道,内阁权利削弱。一时间,各路京官兴奋不已,极为踊跃地给皇上写密本,从痛陈时弊到痛心疾首、从文采飞扬到破口大骂,把负责“清廊”事务的仁秀给忙得不可开交。

就这人心浮动的当口,弘晖皇帝最最信任、最最贴心、最最得用……咳咳,其实也不知道谁用谁的内务总管何元菱,竟然被告了,还是图谋颠覆这样的大罪,而且皇帝还下旨立案了,这一连串风骚的操作,简直吊起满朝文武和全京城百姓的胃口。

就写密本写到上头的京官们,本来已经准备了一百零八种花样痛骂,一看皇帝居然立案了,倒也不好意思再开骂。

要说这些京官也是贱兮兮。不骂就不骂了,反而还开始上密本安慰弘晖皇帝。

一个何元菱倒下了,千万个何元菱会站起来的。

何元菱虽好,皇上也不能贪杯啊。

皇上您千万不要烦扰,何姑娘也不见得就被判有罪啊。

……

啊呸,皇帝陛下怎么可能判亲亲何姑娘有罪,你们是疯了吗?

皇帝陛下还有更风骚的操作,要让你们见识见识。

在皇帝陛下的暗示之下,京都府衙张榜公告。何元菱图谋颠覆一案,将交由京城百姓公开审理。

公告一出,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什么?小的大字不识一个,还能审案?

什么?奴家平时见到官家人大气都不敢出,还能定官家人的生死?

什么?还有这等好事?让本大爷挤到前排瞧瞧?

京官圈就不止是沸腾了,简直是往油锅里扔了一把火,直接就烧了眉毛。

这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审理?老百姓懂个屁,他们能审什么?

而且怎么审?谁主持?谁举证?谁审问?谁拷打?谁控制现场?

最关键,在哪儿审?京都府衙有这么大地方吗?

……

事实是,京官们多操的心。皇帝陛下既然能想出这么风骚的主意,必然是有风骚的资本。

弘晖十四年,九月初一,秋高气爽、万里无云。

京城最热闹的街头,突然出现几个疯跑的小孩,嘴里大喊着:“审案啦,快去审案啦。宫里何姑娘在皇宫东南角楼上受审啦!”

东南角楼?

熙熙攘攘的路人还没反应过来,疯跑的小孩又大喊:“快去啊,现场发铜钱啦!”

哟,审案还有劳务费拿。百姓们纷纷扔下手里的活计,争先恐后地向皇宫的东南角楼跑去。

事实证明,京城还就是有这么大的地方,可以让何元菱受全城百姓的审。

皇宫东南角楼外,有一片极为宽阔的广场,以前曾用作羽林军操练之场所,后来宫里重新辟了专用之地给羽林军,这里就成了平时官员们进宫的停轿歇马之处。

简单说,就是大靖皇宫的“停车场”。

但今日,“停车场”被清空,数百羽林军严阵以待,更有上百名太监把守入口,无数百姓从四百八方涌来,从各个入口处次第入场。

每位入场者,领一文铜钱二枚,一枚上印“风调雨顺”,一枚上印“国泰民安”。

广场上乌泱泱站满百姓之时,数丈高的城楼上,俏生生立上了一名美貌少女。

人群躁动起来。

“这就是何元菱吗?好年轻啊。”

“这姑娘一看就是好人,怎么会图谋颠覆?”

“人不可貌相,且看后面怎么说。”

“虽说人不可貌相,可她衣着如此朴素,生得又一身正气,我还是觉得不像坏人。”

议论声中,城楼上一名礼官走上前,大喊:“肃静——”

礼官那嗓子,简直穿云劈雾,竟比雷声更加直击人心。广场上顿时安静下来。

“今弘晖十四年九月初一,京都府衙奉皇命,审理何元菱谋逆一案……”

礼官高声宣读,字字清蜥嘹亮,直传到广场的最远处。

百姓们终于听清了,个个面露喜色。

别说他们是头一回见到这种审案,就是他们的爷爷、爷爷的爷爷……直至大靖开国,都没见过这种审案方式啊。

原来这位一品内官何元菱,早先在江南是“说书小娘子”,而那两名江南百姓,是状告何元菱煽动谋逆。京都府衙特邀全城百姓到场,亲耳聆听“说书小娘子”现场说书,由百姓们自行判断,这故事到底算不算妖言惑众,到底算不算图谋颠覆。

在广场出口处,有一只巨大的箱子。如果觉得何元菱无罪,就投“国泰民安”那一枚,如果觉得何元菱有罪,就投“风调雨顺”那一枚。

结束后计票,根据铜钱多少,作为何元菱最终的审案结果。

百姓们听得兴高采烈,这法子也太刺激了哇。又有故事听,还有铜钱拿,还能定人生死,真是好合算的一笔生意。

晚来的百姓都气死了,因为广场上已经站满了人,他们进不去了。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何元菱开篇,声音清脆响亮,抑扬顿挫之间,顿时将全场百姓的目光皆吸引了过去。

偌大的广场一片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仰面望着城楼上的何元菱。

这广场当时为了点兵方便,本就设计得聚音,此时倒成了绝佳的说书场所。何元菱从未一次面对这么多听众,但她丝毫不怵。

将故事说得引人入胜,是她天生的本事,从余山镇到兴云山庄,从皇宫里讲给皇帝一个人听,到站在城楼上讲给全城百姓听,对她而言都是一样。

全场的百姓们跟着她的故事,时而欢呼、时而惊叫、时而提心吊胆、时而哄堂大笑。

在城楼上的角楼里,坐着秦栩君。

城下百姓望不见他,他却可以轻易地望见掌控着全场的何元菱,望见城楼下沉浸于故事中的百姓。

他竟然可以拥有这样完美的姑娘。

哪怕他是大靖的皇帝,依然觉得自己幸运。

这主意是何元菱出的,他担心弄巧成拙,本不同意。可何元菱说,要绝后患,搞成轰轰烈烈比无声无息和朝臣对抗强。

秦栩君想了一夜,改主意了。

或许这是促成他与何元菱婚事的一个契机?他这么想。

渐渐地,城楼的影子拉长,残阳变得血红。何元菱竟然在城楼上不知不觉说了两个时辰。她丝毫不见疲态,而城楼下听书的百姓也完全没有归家的意思。他们只是站不动了,纷纷席地而坐,仰望着何元菱,宛若仰望天神。

秦栩君却心疼了。

两个时辰,那是呕心沥血啊,纵是铁打的何元菱,也一定不堪其累。

他向礼官招了招手。

……

何元菱是暗暗掐好了节奏的。为了尽量在一个午后把重要的内容都讲完,她删除了好些细枝末节,直到残阳泣血,已讲到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还加了一些搞笑的料,城楼下席地而座的百姓们听得欢乐,笑到前仰后合。

礼官适时出现,打断了何元菱。

“时辰已到……”

百姓们哪舍得弃,纷纷在下面喊:“我们还要听!”“正好听,继续啊!”

何元菱用手势压了压,广场上顿时又安静下来。

“时辰不早,后会有期!若来日还有机会,本姑娘定在此处恭候各位,将这出《西游记》原原本本说完!”

此话一出,原本还席地而坐的京城百姓们一骨碌站起来,嘴里嚷嚷:“走,投钱去!”

“一定要投国泰民安。”

“老子可就看着,谁敢投风调雨顺,有一个打一个。”

“对,投国泰民安,不然没的听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