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樊燮京控(1 / 2)
所谓“京控”,是指进京告状,相当于现在的进京上访。樊燮时任湖南永州镇总兵,这是个正二品的绿营武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满清绿营兵编制员额约63万人,设陆路总兵70人、水路总兵13人。全国共有83个总兵,平均下来,每个总兵统辖兵力不到一万人。
清朝的绿营总兵不如明朝总兵尊贵,但也享有相当大的自主权。不管是朝廷的公文,还是民间的戏文,常常把地方大员简称为“督抚提镇”。
因此,在满清官场上,总兵也被视作最廉价的封疆大吏。
樊燮以总兵之尊,进京控告谁呢?说出来令人难以置信,竟是湖南巡抚衙门的一个师爷,名叫左宗棠,字季高。
左宗棠自不必说,是晚清名臣。历史上,他曾带兵收复西北,维护了中国统一,堪称是民族英雄。
此公从小天资聪颖,少负大志,但运气极差。十五岁时,左宗棠应长沙府试,中第二名。但次年母亲病重,左宗棠只得放弃考试。
之后,他相继遭遇母丧、父丧、兄丧,小康之家也陷入贫困。按儒家礼制,父母去世后,儿子要守丧三年。左宗棠连续为父母守丧六年,期间无法应试,迷上了经世致用之学。
等到丁忧结束,左宗棠再应科举,完全不守八股套路,屡试屡败,家境也越来越穷。最后,左宗棠把家中的田产全部送给寡嫂,自己也放弃了科举,外出离乡,以教书糊口。
他才气高,靠教书站稳了脚。同乡富户周家非常赏识左宗棠,把女儿嫁给了他。左宗棠寄居在岳父家,不用再为生计担忧,开始刻苦读书。
他精力过人,涉猎甚广,于农学、舆地、财政、水利等实务之学无不精通。不过,他平生志向还在西北。
左宗棠认为,西北乃中国屏藩,却一向多事。如今中国疲弱,列强对西北虎视眈眈。为此,他刻苦研究西北舆地,以收复西北、巩固国防为己任。
此公虽无一官半职,却逐渐名满三湘。两江总督陶澍一见奇之,不顾左宗棠是个白身,与之结为亲家,让唯一的儿子与左宗棠的长女结成娃娃亲。
林则徐从新疆回来时,点名与左宗棠一晤,惊为奇才。他把自己在新疆收集的资料全部托付给左宗棠,认为“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林则徐不仅向左宗棠传授衣钵,还在临死前上遗折举荐左宗棠。但左宗棠自视甚高,决不轻易出山。因为老亲家陶澍生前曾告诫左宗棠,以他的才华和性情,绝对不可以做个小官,要做就直接做大的。
直到左宗棠四十多岁时,太平军一攻长沙,时任巡抚张亮基邀请左宗棠出山。左宗棠本来不情不愿,但张亮基软禁了左宗棠的女婿、陶澍的儿子。他只得出山,帮张亮基守住了长沙。
张亮基请左宗棠做师爷时,大事小事都由左宗棠做主。左宗棠也喜欢揽权用才,大权在握,说一不二。
张亮基调任山东后,左宗棠不愿跟他去山东。好在接任者名叫骆秉章,对左宗棠同样信任有加。
骆秉章大器晚成,三十九岁才考上进士。1850年,年近六十的骆秉章担任湖南巡抚,开始充当封疆大吏。
骆秉章担任湖南巡抚,正是湘军从创办到崛起的关键时期。他胸怀大局,调度有方,为前线湘军源源不断地提供军饷、给养、新兵,使湖南成为湘军最稳固的后方。
(历史上,骆秉章之后调任四川总督,在任上剿灭李永和、蓝朝鼎两部太平军。石达开率军入川后,声势颇壮,最终亦被骆秉章剿灭。
(骆秉章声望达到顶点,政治地位与曾国藩不相上下。时人评论道,骆秉章与曾国藩“二公东西相望,天下倚之为重”。
(但其实,骆秉章才能、资质都相当一般。他也很有自知之明,极力笼络手下人才。担任湖南巡抚期间,他重用举人出身的左宗棠,大事小事皆决于左宗棠。担任四川总督期间,他重用曾国藩的好朋友刘蓉,一切军政事务都交由刘蓉处理。)
骆秉章在湖南重用左宗棠,但左宗棠脾气倔,不许别人对他指手画脚。骆秉章亦非常迁就左宗棠,重要文犊、奏折都由左宗棠代劳,骆秉章只是事后画诺而已。
因为这个缘故,人们都戏称左宗棠为湖南的“二巡抚”。又说湖南官场只知有左宗棠,不知有骆秉章。
樊燮与左宗棠,其实早已结怨。
樊燮这个永州镇总兵,早年略有军功。他妹妹是湖广总督官文的五姨太。官文发达后,樊燮鸡犬升天,竟做到了正二品的总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