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第83章(1 / 2)

加入书签

皇帝问起,臣寻捡着安全的话题回道:“大家在议论皇上为何迟迟不立太子一事。”

        新君敛了笑意,点点头,却没有说话。

        臣寻便明白,少说,不要问,他不高兴。

        又过了稍许,只见新君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望桌上一努嘴:“这些奏折,你替朕朱批了吧。”

        臣寻手一抖,握在手里未读完的奏章掉在地上,倏然失态。

        房门口侍立的太监总管王顺也愣了一息。

        历来,六部百司递上来的奏事文书,先由内阁审议,给出处理意见参考,写在纸条上,即票拟,附在奏章里一并递到皇帝案头。皇帝看过票拟和奏折,用朱砂红字做出批复,然后交给司礼监用印,最后发还各部各司去按旨执行。

        先帝曾经不管事,司礼监掌印太监代行皇帝的批红权,内阁首辅便和掌印太监勾搭成奸。王振大权独揽,越过皇帝,干了不少利己伤民的事。

        内阁是□□皇帝创建,为的是替君王分担国事。三权分离是太宗皇帝发明的,皇权势微,内阁大权独揽,太宗皇帝便设立了掌印太监来牵制内阁,又自己掌握了批红的权利,不让皇权地位动摇。但先帝乱了规矩,新君登基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将掌握批红权的前任掌印太监砍了脑袋,杀鸡儆猴。

        顾不得把奏折捡起来,臣寻先跪了下去,“皇上,微臣惶恐,微臣不敢!”

        皇帝淡淡地瞥一眼她,别有深意道:“连欺两任皇帝的事情你都做了,还有什么事情是你不敢做的?”

        “……”臣寻不敢吱声。

        王顺又愣了一息,将臣寻深深地看了一眼。

        能在两朝君王跟前犯下欺君大罪还好好活着,权势日重,能不多看一眼?

        皇帝再道:“就按照刚才朕与你说的那些意思,一一代朕回复了罢。”

        臣寻唯有遵旨照办。

        好在能进入内阁的都是朝中元老,阅历丰富。一旦抛开私心杂念,处理起国家大事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方才下笔。所以,暂且臣寻在行事批红权的时候并未有为难之处。

        新君越来越清闲。江山稳固,臣工们听话又好使唤,有时候他已连御书房都不来了,待在后宫里哄他的柳侍君。

        “王公公?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咳,有事儿您找个小太监给我传话就可以了,怎敢麻烦您亲自走一趟呢?快请上座!”

        伴君如伴虎,即便是掌控了批红权,臣寻也不敢掉以轻心。所以,当内监总管王顺找上门来,臣寻毕恭毕敬,亲自奉茶看座。

        想在朝中安然度过到年老退休,同内侍交好重中之重。何况,这位不是一般的内侍。

        王太监十分受用,一甩拂尘,笑容可掬,“尚书大人不必麻烦,咱家此来,只为私事。”

        真是为私事。

        臣寻跟着王顺去了他在城中的一处别院。

        进屋后看见床上竟然躺着一脸病容的夏富贵。

        臣寻震惊无比。

        都这么长时间了,她差点忘记了富贵的存在。

        夏富贵见到她,一个大男人竟然捂着脸嘤嘤地哭了起来。

        原来夏富贵并不是臣寻猜想地去守护在夏漪涟身边了。

        夏漪涟入宫前给他和红线支了笔遣散费要他俩回老家去,“该成亲成亲,该生娃生娃”——这是他的原话。

        但是红线哭死哭活跟着夏漪涟进了宫做了宫女,夏富贵当时跑去找臣寻,要她去劝阻夏漪涟的疯狂行径,晚了一步,没赖成,结果就被挡在了宫门外。

        肃王府是别人的家,他主子离开了,他就没有再回肃王府。富贵在皇宫外游荡了一阵子后先回去辽东给辽王妃扫墓,完了后无处可去,又回到了京城。

        富贵亲眼见证了臣寻同夏漪涟爱恨情仇的始末,他是万万不会再去找臣寻想办法的。

        那次就因为他去找臣寻,导致他同主子和红线生离死别。

        又因为担心把夏漪涟给暴露了,从前辽王府安插在京中的暗桩他都不敢再去找,只能自己想办法。

        可离了红线,他自己想的都是些馊主意。脑子一热,竟然想进宫做太监。

        但人家招太监,基本都是从小娃娃抓起。他这半大不小的男人,谁要?赶他走的时候,他解了裤腰带,然后一把抢了人家的刀,闭着眼睛往下身便是一划……

        “好在他抢的是月牙刀,那刀刀口钝。要是抢的是第二把细长刀,刀快又锋利,一刀下去,全给切了,他这辈子就甭想再想做男人了。就是钝刀子割肉,痛苦了些,倒是诶大碍。李侍卫也是糊涂,怎么不想法子来找咱家啊?”

        夏漪涟主仆三人对外都改姓“李”了。

        “大家都是肃王府的旧人,他想进宫伺候旧主,皇上日理万机,不管王府旧事。但这事儿本来找贵妃娘娘或是皇后娘娘都是可行的,只是嘛,毕竟两位娘娘入了后宫,还是要避避嫌。咱家呢,想到个主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