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薛家父亲98 贾宝玉进国子监……(2 / 2)
薛虬也说不出什么意见来,他那些同窗、朋友们的婚事不都是由父母做主么,被问起也觉着一时懵懂。再说了,他哪里有什么机会见过闺门小姐,发展感情?
说到孙雅兰,对这个儿时的伙伴,薛虬还有印象,比起其他的姑娘来,要更加亲切些,但两人也多年未见了,也不知如何,薛虬有些踌躇起来。
方氏便和孙家商议着安排两人不着痕迹地‘相看‘了一回,彼此都挺中意。既然如此,薛淞和孙监丞便欣然定下来婚事来。
这个消息一出,许多人便来恭喜两家人良缘天成,这时候便能看出薛家和孙家的人脉广泛了,这些都让人羡慕。原本有意与两家人结亲的,则是暗中惋惜不已。
薛家和孙家便紧锣密鼓,欢欢喜喜地操办起婚事来,薛家下的聘礼很丰厚,孙家基本上都没留下,又填上不少给孙雅兰作为嫁妆。薛虬是独子,日后薛家的产业按规矩都是他继承,孙家人可不会在这方面落人口实。
薛蟠从薛瑾萱处也得知这个喜讯,他派人送来了一船江南的丝绸、布料等各色土产作为贺礼,价值不菲。薛淞虽不看重财货,但对薛蟠有这个心意还是觉着心中妥帖的。他并没有古人的宗族观念,但人与人之间的朴素感情,无非是‘你对我好。我对你好’!
日子忙碌又充实,这当儿,薛瑾萱苦着脸来到薛府,很不情愿地向薛淞开口求助。不是她自己的事,是贾宝玉惹了麻烦,王夫人登门来相求,薛瑾萱实在不堪纠缠,只得上门一趟。但薛瑾萱说了,叔叔能帮则帮,她绝不会强求的。
薛淞惊奇地询问原委,听完后,颇觉无语。
贾宝玉拿着王家的名额去了国子监,临行前,贾政就严肃地告诫他,这名额来之不易,贾宝玉务必要在国子监好生用功,用心请教教授们,等到完成学业,就能相当于秀才的功名了。到时,就有了直接去考举人的资格了。这样的好机会,如果贾宝玉不把握好,自己绝饶不过他!
贾宝玉战战兢兢地答应下来,只得硬着头皮去了国子监上学。听人说起这国子监有许多官家子弟,料想对他们的学习还是很宽松的,不过是走一走过场而已,这日子应该不难过吧?
谁知,如今的国子监可比以前的要严格多了。赵祭酒是在泰安帝登基后才去的国子监,新官上任三把火,泰安帝又是个较真严肃的人,赵祭酒便在国子监里严明纪律,狠抓学子们的学业,再不许有人在国子监里厮混度日。
贾宝玉觉得在国子监里的生活是水深火热。国子监是可以寄宿的,但贾宝玉哪里能忍受得了那相比着怡红院,可算是十分寒酸的学生住处?再说了,家中那些清爽干净的女儿们还等着和他说话,安抚寂寥呢,他为什么要和那些浊臭男子们挤在一起?
所以,贾宝玉便每日里骑马坐车地去上学。国子监不比族学可以晚去早回,每天都要点卯的,去晚了,都要在考勤簿上记下名字的。贾宝玉去的第一个月,就记下了好几回,被博士严厉警告了。
这学业的负担也很重,还每个月都要考试,名列前茅的受奖赏,落后的受责罚。原本贾宝玉自诩自己文才风流,写的诗文卓尔不凡,在国子监里定然能压倒众人,心中还沾沾自喜。谁知,国子监里还是以经义策论为主,诗文也是讲究要适应科举考试的要求,中庸不逾矩,与贾宝玉的风格是格格不入。
贾宝玉在国子监的学业便时常垫底,那些枯燥的学问他学着觉着索然无味,博士们还拿他当拉后腿的,给他加重功课,被逼着从早到晚地读书、写文章。
贾宝玉过得苦不堪言,天天都想着想从国子监里逃离,但那后果定是要被父亲狠打的。一想到贾政的大板子,贾宝玉就吓得一激灵,只得抹一把苦泪,忍耐下来。
如果这样过上一年半载,贾宝玉说不定就适应了,他天资还是很聪明的。只是,在过了几个月这样压抑的生活后,一向被像凤凰般被众星捧月,没受过半点委屈的他发作了。
贾宝玉是个高门公子,在富贵温柔乡中长大,平素里从衣食举止上便可看出来。每日里小厮们前呼后拥地护送着他上学,随便一件衣服便价值不菲,原书中贾家一顿小宴便够庄户人家过一年的了。他锦衣玉食,长相极出众,在众学生中便非常引人注目。
除了官家子弟,国子监中还有不少学业寒门,也不是真正的贫苦人家,否则也供不起读书的。他们天然地就与那些依仗着祖荫,来国子监里只是为了镀金的高门子弟隐隐对立,尤其是那些武勋出身的。他们与文臣的子嗣倒是关系和缓亲近,因为日后他们也是以成为文臣为目标的,也不愿得罪了他们。
贾宝玉的言行举止看在这些人眼中便是格格不入,他们不知道那入学名额是王家让出来的,都以为那是借了贤德妃的光,被硬塞了进来的,这就意味着,有一位寒门士子被夺去了原属于他的位置,坏人前程,如杀人父母!他们也感同身受,为之不平!
再加上贾宝玉身上这武勋、外戚双重的身份,更是他们厌恶的对象。平日里言语上就有些不和睦,在国子监办的春日宴上,他们与贾宝玉更是冲突了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