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斜廊(1 / 2)

加入书签

当严嵩说出紫禁城内以三大殿为首的那些重要建筑,在明朝时多次因火灾而被毁和重建,而“我大清”占据这里,康熙重修各大宫殿之后,却再也没有因这个原因而损毁时,朱宸濠立时就愣住了。

是啊,自从朱老四将紫禁城修建起来后,  在大明朝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三大殿等主要建筑就因失火而被彻底毁掉了四次。

先是永乐十九年,也就是三大殿建成还不到一年,奉天殿就因被雷击而失火,然后大火漫延,前三殿全部被烧毁。

接着是嘉靖三十六年,这次不光三大殿,  连带着两边的文楼、武楼,以及奉天门和午门等全部都被焚毁。

而就在这次大火之后不久的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再次发生大火。

这一次比前两次更加严重,不但重修不久的三大殿再次被毁,就连后三宫,也就是乾清宫、坤宁宫和嘉靖皇帝在这两宫之间增修的交泰殿亦尽皆毁于大火之中。

至于最后一次,则完全就是人为了。

崇祯十七年,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在与清军交战中兵败,只得逃往陕西。

可他在撤离北京时,却在紫禁城内点起了大火。

这一把火,差不多将整个皇宫都烧了个干净。

最后幸免于难的,只有区区几座殿宇。

当然,李自成这次跟前几次有根本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但即便不算上李自成这次放火行为,前几次的大火亦可谓是触目惊心。

然而当清朝进驻紫禁城,康熙重修三大殿和其余殿宇后,皇宫中虽也发生过几次火灾,但损害却远没有明朝时那么惨烈。

三大殿更是在被重修后,  直到清朝灭亡的那两百多年里,再也没有因走水而被毁过。

这显然不是因为“我大清”比大明的运气好。

“陛下,之所以满清统治时宫中未因火灾而造成巨大损失,除了加装避雷装置防范天雷外,还因他们对皇宫里的某些地方,进行了跟我大明时完全不同的改造。”

就在朱宸濠愣神之际,严嵩已说出了原因。

“改造?说说看。”

朱宸濠一边扫视奉天殿这一片的建筑,一边让严嵩继续说。

由于李自成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康熙时所重建的紫禁城,跟此刻相比已然大不相同。

虽说各个宫殿大体的位置没变,但造型和大小,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朱宸濠在将记忆中的故宫跟现在的紫禁城做出一番比较之后,也已发现了不少差异之处。

不过自己去一一详细对比,查找有哪些不同,肯定不如让严嵩直接说来得快捷方便。

既如此,朱宸濠当然不愿去浪费自己的脑细胞了。

“陛下请看。”

严嵩并不知道朱宸濠在想些什么,在对方让他开讲后,便抬手直指跟奉天殿两侧相连的廊庑说道:

“这两道连通奉天殿和两侧房廊的木质斜廊,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我记得故宫太和殿旁好像就已经没了这两道斜廊,  而是改成了砖砌的卡墙。”

朱宸濠回忆了一下,  故宫里的确已经没有了这种看上去非常漂亮的木质斜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