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农作物(2 / 2)

加入书签

毕竟马铃薯这种植物在传入欧洲的早期,只是被当做研究和观赏性植物。

所种植的地方,也是贵族和富人的花园或植物园里。

直到十七世纪初,德国发生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宗教战争,并将包括西班牙、法国、丹麦和瑞典等多个国家卷入,马铃薯作为食材的一面才随着战争逐渐展现。

那些国家在德国境内打了30来年,致使整个国家人口减半,耕地几乎完全荒废,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饥荒。

这种情况下,人们才开始吃马铃薯。

不过马铃薯并没有因此成为欧洲各国餐桌上的美食。

一直要等到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之后,  在一个名叫帕尔芒捷的法军药剂师的游说下,政府才开始大量种植马铃薯。

而这种植物,  在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大饥荒中,救了无数人的命。

与此同时,英国也发生了饥荒。

于是马铃薯也从英国人眼中原本具有魔力,放在口袋里便能治疗风湿和镇痛的神奇植物,变成了人们口中的食物。

随着法国和英国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其他那些国家也就慢慢开始接受这种食材了。

若按照历史轨迹,马铃薯要等到200来年后才会作为食物进入千家万户,所以此刻的皮雷斯没见过也很正常。

“公使先生不知道这种植物也没关系,反正在巴西有的是,你们过阵子派人运个一两吨到我大明来也就是了。”

朱宸濠并不在意皮雷斯知不知道马铃薯,他只需要这种植物能传入大明就行,于是直接让葡萄牙人从原产地运一些过来。

“一两吨?”

皮雷斯显然没听懂朱宸濠的意思。

“哦,你们现在的重量单位好像用的还是马克,那好吧,就运个一万马克的这种植物过来好了。”

瞧见皮雷斯那副不明所以的模样,朱宸濠才想起这个时代还没有吨这个重量单位,因而很快便换成了马克。

中世纪西欧其实还有一个专门的粮食单位舍非尔,但朱宸濠搞不太懂,于是也就不去自找麻烦了。

“陛下要那么多?!”

一万葡萄牙马克,就相当于两吨多,而当时的欧洲帆船排水量才100来吨,根本就装不了多少东西。

所以皮雷斯一听明国皇帝要那么多马铃薯时,才会大吃一惊。

“没错,除了这个,其他那三种也都来个一万马克。”

朱宸濠肯定不会在这上面跟皮雷斯讨价还价,毕竟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保鲜技术,谁知道那些农产品被运到大明时还有多少能完好无损。

“……”

皮雷斯听后一阵无语,只能一脸郁闷地又瞅了瞅手中的那几幅图。

另外三张图上,朱宸濠画的分别是番薯、玉米和辣椒。

这三样,都是哥伦布第一次抵达美洲时便带回欧洲的。

像玉米,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在西班牙开始种植了。

而参加了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葡萄牙水手,也将这种植物带回了本国。

也就是说,葡萄牙早早就获得了这种不但耐寒、耐瘠、耐旱,还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期短,且无论栽培、管理,还是收获、加工都简单,也容易存储,营养价值高,口感还不错,既能供人食用还能当饲料的全能型农作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