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镇守太监制度(2 / 2)

加入书签

不过到了明朝中期,那帮镇守太监基本上是懒得亲自去干平叛这种苦差事了。

他们更多的,还是收罗一些当地土特产向皇帝进贡,以及打打小报告之类的。

事实上,向地方派驻镇守太监,对巩固皇权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至少能对权力过大的巡抚形成一定的威慑。

按照明朝最初时的体制,地方应该是由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这三司相互制衡,分权治理。

然而这三司由于互不统属,所以很容易出现扯皮,谁也不服谁的情况。

于是才有了能整合地方力量的巡抚。

可自从出现权力凌驾于三司之上的巡抚之后,那套平衡之术也玩不起来了。

最开始巡抚还只是管控地方的政务,可渐渐的,连军务也划归到了他们的手中。

就像王守仁,在当南赣巡抚时,政务倒是没怎么管,尽忙于统兵打仗了。

巡抚将地方的军政大权都一把抓了,皇帝又怎么可能放心。

于是便赋予了自己家奴独立的监察权。

而镇守太监由于是内官,可以不走那些死板的程序,其所上的奏疏亦可不经层层审核便传到内阁和皇帝手中。

这倒避免了地方出现紧急情况时,上传消息被耽误的风险。

只不过除了这点儿好处外,这帮太监带给地方更多的,还是危害。

这当然跟镇守太监的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

用一个贪婪之辈去监管别人,却没人监管他,其后果可想而知。

张璁和桂萼所列举的那些害处,朱宸濠其实差不多都清楚。

而他也确实早就有了裁撤各地镇守太监的意向。

但真将那帮太监召回后,如何对地方实行有效的监督,却也是个大难题。

所以对朱宸濠来说,尽管撤销镇守太监很有必要,但取消之后又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监管,这个问题也必须得解决。

对此他虽有些想法,但还需要再仔细考虑一下,最好是在跟严嵩和王守仁他们商量一下之后再做决定。

既然不愿贸然做出抉择,朱宸濠自然也就没有像刚才一样,立即下旨召那些地方的镇守太监回京。

他直接将这份奏折合上,然后打开了张、桂二人所上的第三份,也是最后一份奏疏。

一看之下,朱宸濠的眉毛就不自觉地挑了起来。

随即,他便细细看起折子上所写的内容来。

慢慢的,朱宸濠的脸色浮现出一丝笑意来。

看样子,张璁和桂萼呈上的这份东西,是很符合朱宸濠心意的。

“刘泉,立即召王守仁、刘天和跟严嵩觐见。”

又瞧了手中的奏折几眼后,朱宸濠向老太监传达了自己的令谕。

“是。”

刘泉不敢怠慢,立马就要去传达旨意。

“等等。”

就在这时,朱宸濠却突然叫住了老太监,随后他想了想才又说道:

“王守仁和刘天和就先不要叫了,让严嵩一个人来就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