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亟待解决的大问(2 / 2)

加入书签

        自己不动手就行了。

        眼不见为净。

        多少有点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意味。

        但他们自己又不觉得。

        朱允熞说了这番话之后,刘翰墨的心态,顿时大为改变。

        人言太孙殿下乃神仙转世。

        他饱读圣贤书,对此并不以为然。

        可太孙殿下有经天纬地之才,非常人所能企及,刘翰墨却是丝毫也不怀疑的。

        毕竟,眼前这位七岁的太孙,可是写出过“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大才子。

        更是能以五百新军,荡平数万倭寇和反贼的绝世名将。

        刚才亲眼所见,他谈笑间,便想出了以工代赈,化解苏州困局的法子。

        刘翰墨自问平生所见之人,从未有如此妖孽之辈。

        刚才的话,堪称惊世骇俗。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

        若由别人来说,他定会认为是荒谬之论,危言耸听之谈。

        若是在街头巷尾听到,他一定会追究出自何人之口,高低得给他定一个妖言惑众,扰乱人心的罪。

        至少狠狠打一顿板子。

        但出自太孙殿下之口,刘翰墨就不得不慎重对待了。

        以太孙殿下的惊世绝艳之才,这些话必然不是无中生有之语。

        这岂能不让他震惊?

        除此之外,刘翰墨亦从言语中,听出了太孙对自己的器重之意。

        太孙殿下可是大明的储君,将来要继承帝位的人。

        对他如此器重,顿时让他受宠若惊。

        朱允熞观察着他的神态变化,颇为满意。

        他必须要培养一批自己人。

        这不是易事。

        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拉拢已被历史证明了自身能力的人,固然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也不能全然困于历史的局限里面。

        一个人能成长起来,在青史上留名,既有其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外界环境的影响。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

        两者本就是相互相存的。

        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

        没有被史书记载的人物,就真的没有能力吗?

        未必。

        也许只是时运不济而已。

        环境变一下,可能史书上的人物名字,就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翰墨给他的观感还不错,可以用。

        朱允熞便试着拉拢一番。

        或许,能将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他,培养成一个名垂千古的人物。

        这很有挑战性,也十分有趣。

        朱允熞并不强求,只是随意试之。

        而且,他所用的手段,非常巧妙。

        不是给予重赏,而是说一番“推心置腹”的言论。

        这是上位者带来的优势。

        他身为储君,对一名官员推心置腹,那就是给他最大的恩宠。

        相当于就是告诉他,我将你视做自己的心腹了。

        太孙是未来的皇帝,哪个官员不希望简在帝心呢?

        而且,朱允熞的话,还有另一层用意。

        若是刘翰墨可以拉拢,愿意被投效,那自然好。

        若是他不以为然,不愿投效,不相信自己的话,那也正好借他的口,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这番话传扬出去。

        给民众,给官员,给朝野上下,做一个心理铺垫。

        为未来大刀阔斧的改革,打下基础。

        刘翰墨磕完头,抬眼望向朱允熞,道:“太孙殿下如此看重下官,下官也不敢再隐瞒殿下。”

        “若要大力发展苏州的商贸,还有一个问题,亟待解决,那便是大明宝钞!”

        今日四更完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