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老朱的真正用意?阴谋!(1 / 2)

加入书签

第172章  老朱的真正用意?阴谋!

        “齐先生莫慌,是衡王殿下让我来找你的。”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那日在朝堂上被朱允熞狠狠打了一顿板子,且削掉公爵,降为侯爵的开平王之子常茂。

        “胡闹!”

        齐泰厉声斥喝。

        “你身为开平王之后,武将勋贵之身,又是统兵大将,秘密结交朝廷大臣,可知是何重罪?”

        “还不快速速离去,我只当没见过你。”

        常茂格格地笑了起来。

        “齐先生身为兵部左侍郎,何必如何害怕?”

        “放心,常某行事十分谨慎,刚才又特意乔装打扮了一番,化作仆役,混在车队中,才悄悄上车,绝无旁人发觉。”

        齐泰上下打量着,这才发现他的装束与平日全然不同。

        身无华服,却是一袭布衣,寻常至极。

        齐泰的脸色稍缓。

        眼下黄子澄在狱,他身为其至交好友,一直担心自己早就被盯上了。

        锦衣卫在金陵城中,几乎无孔不入。

        他若是被锦衣卫重点关注,很难说身旁四周就没有锦衣卫的耳目,故而才会那般紧张。

        “衡王殿下让伱来有何事?”

        齐泰沉声问道。

        朱允炆虽是衡王,但自从上次中毒之后,太孙殿下便以安全为由,将其身边的太监宫女全部撤换,实际上等同将其软禁。

        也就是在那以后,齐泰也不好再与朱允炆商议事情了。

        这次朱允炆没有直接来找他,而是让常茂这名武将勋贵前来传话,显然也是不太方便的缘故。

        “陛下离京,前往阳山休养,我们扳倒太孙的机会来了。”

        常茂目光闪烁,眼神中的阴厉之色掠过。

        身为开平王常遇春之子,自幼娇生惯养,身边的公子哥都对他极尽阿谀,他何曾受过那般大辱?

        那日在朝堂上挨的板子,常茂一直都记在心上。

        尤其是在此之后,他因为开口求饶,成了京中勋贵子弟眼中的笑柄。

        从前巴结奉承他的公子哥们,都耻与他为伍。

        新军一战成名,剿灭倭寇,打出赫赫威名,更是让他那日的质疑,越发滑稽可笑。

        但常茂不仅不反思己过,反而对朱允熞恨意更深。

        齐泰道:“陛下离京,朝政大事悉数委于太孙殿下,他权柄更盛,哪来的机会?”

        常茂却不以然,深深一笑,道:“自古天家无私情,但凡储君,无不小心行事,处处谨慎,唯恐遭来猜忌,何也?”

        “自秦汉以来,废掉的储君何其之多,又是为何?”

        齐泰沉默以对。

        储君是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也就是说,即便是储君将皇帝杀了,他也能合法的继承大位,没有人能追究他的罪过。

        也因为如此,历朝历代,皇帝对储君都是十分防备的。

        按说太子应该是皇帝最亲近的人,可天家之事,却不论血肉至亲。

        “当今圣上与古之君王不同,对储君十分信任。”

        半晌,齐泰出言道。

        常茂冷笑道:“虽是如此,那也不能一概而论。”

        “若论亲近,我妹夫难道与陛下不亲近吗?”

        “可昔日我妹夫在世时,也始终是小心翼翼的,唯恐惹来陛下猜忌。”

        他妹夫就是原来的太子朱标。

        常茂嘴角微翘,继续道:“自古储君,行事如他这般百无禁忌的,翻遍史书,未曾见过。”

        “陛下一则是宠爱他,又有心扶植,自是处处护着他。”

        “二来他年仅七岁,在朝中毫无根基,于皇权全无半分威胁,信任有加,也属应当。”

        “可如今时移势迁,与从前已全然不同。他手握新军,在民间又有封神之威,其势已不可同日而语。齐先生以为,陛下就当真就私毫也不疑他不防他吗?”

        齐泰沉吟道:“陛下对他封神之举,并未阻止,反而顺水推舟,封他为佑圣真君,又当众公布甘薯之事,壮其声势。更出城休养,委以朝政,可没有丝毫疑他防他的迹象。”

        常茂讥笑道:“我掏心掏肺和左侍郎说,左侍郎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

        他之前一直称呼齐泰为齐先生,此际却以左侍郎称呼,显见对齐泰的话,有些不满。

        “将予取之,必先予之。这个道理,你我皆懂,陛下岂有不知之理?”

        “他领兵出征,立下莫大的军功,陛下不奖赏,还能责罚他不成?”

        “但依我看来,只怕陛下心中嫌隙已生。”

        “此次陛下离宫去城外休养,你们都道陛下有意引出朝中的反对太孙的人,趁其尚在人世之时,将其扼杀,以防他日驾崩,大臣欺他年幼,至使其无法掌控朝政大权。”

        “但反过来想,时至今日,还有谁敢将他视为七岁小儿,欺他年幼呢?”

        “或许陛下真正要考验的人,其实是他朱允熞呢?”

        常茂说到最后,已不再称太孙,而是直呼其名。

        齐泰瞳孔微微一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