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侄孙会花开顷刻,能叫顽狮走路,满(2 / 2)

加入书签

        “有劳韩侍郎了。”

        神课先生捋须一笑。

        随即,三人便在柳河东的引领之下,来到了韩府大堂。

        三人一进来,屋里一应官员可坐不住了。

        连忙起身行礼。

        哪怕是吴王、蜀王也不敢怠慢。

        “诸位大人,无需多礼,老道只是来此喝杯寿酒罢了。”

        神课先生见状,摆了摆手道。

        紧接着,就坐在了一主位之上。

        其跟来的袁天罡与李淳风分列两席。

        “师兄,怎么不见洞箫真人?”

        李淳风坐下后,环顾左右,与袁天罡传音问道。

        “些许还没有来。”

        “不必着急,罗浮真人与纯阳真人二人也未到。”

        袁天罡回道。

        神课先生把二人私谈听在耳里,没有说什么,只是端茶自饮,似在闭目养神。

        未几。

        他脸色微怔,脸上露出了笑意。

        对此,袁天罡与李淳风觉得古怪。

        同一时间。

        报唱声再度响了起来:

        “元真护国天师、孚佑妙道真人,到!”

        话音落下。

        堂里众人,纷纷一震。

        元真护国天师,那不是罗浮真人吗?

        还有那孚佑妙道真人,可是前些时日陛下刚召见的纯阳真人,据说二人俱为得道仙真,本该在仙府之中修行,今时怎么也来了这韩府,为韩侍郎贺寿?

        一时之间,不少人糊涂了。

        不知道韩大儒大寿,这两位道门真人怎么来了?

        韩侍郎不喜玄门,大家有所耳闻。

        按理来说,他花甲大寿,定然不会邀请罗浮真人赴宴。

        但眼下来看,怕是这罗浮真人与纯阳真人是不请自来。

        “韩老哥,罗浮真人身份可非等闲,你虽不喜庄门道学,但人家既然来了,咱们可不能失了礼数。”

        那王维听到此话,率先坐不住了。

        他修道多年,过程虽说是磕磕绊绊,但对于罗浮真人之名,那可是如雷贯耳!

        平日里,去淳和仙府拜访,他都拒之门外。

        谁能想到,今时在韩府见着了他?

        更别说,还有那惯使飞剑,画壁留鹤的纯阳真人!

        一念及此,王维激动万分。

        赶紧对韩愈言道。

        “这……”

        韩愈有些迟疑。

        “别犹豫了,韩侍郎,快随我前去迎接。”

        王维直接拉上韩愈,就往外去。

        这一刻,也有其他官员起身,对外走去。

        面对王维这般相劝,加之那罗浮真人与纯阳真人屈尊来了,韩愈也只好叹了一口气,走出了大堂。

        这罗浮真人,之前一些官员见过。

        至于那纯阳真人吗?

        见过之人,那便少之又少。

        只见,此人身背一长剑,头戴一九阳巾,穿黄氅法袍,鹤顶猿背,虎体龙腮,双眉刀鬓,端得是道骨仙风。

        一看,便是有道仙真!

        “今逢韩侍郎大寿,贫道与吕道兄来此道贺,不请自来,还请韩侍郎海涵。”

        罗浮真人与吕洞宾走到这韩府之中,见着韩愈,便开口说道。

        “二位真人,能来老夫这寒舍,可谓是蓬荜生辉!”

        韩愈不动声色道。

        “罗浮真人,纯阳真人,在下王摩诘,拜见二位真人!”

        那韩愈话一说完,王维便迫不及待开口。

        闻言,罗浮真人与纯阳真人微微颔首。

        “真人难得来此,快入堂一坐!”

        王维将手一伸,为二人引路道。

        对王维失礼之举,韩愈并不恼。

        反倒是乐意王维与两位真人打交道。

        罗浮真人与纯阳真人一路走到大堂,凡是路过的官员,无论大小,皆会起身行礼。

        便是狄阁老,也问好了句。

        要知道,今时罗浮真人受陛下赏识,不仅封他为天师,还为其建一仙府,如此看重,着见后者在圣上心中的地位!

        事实上。

        罗浮真人这些年,真真切切为大唐办了不少善事,值得大家尊敬。

        “神课先生,两位道友,别来无恙。”

        罗浮真人径直走到神课先生等人旁坐下,言道。

        “看来,我等来早了。”

        闻言,神课先生打趣一笑。

        话落,几人笑而不语。

        那洞箫真人韩湘子有意度化他叔祖韩愈,这几人早已明白。

        神课先生与罗浮真人还以为,他老早便来了。

        故而,还刻意晚到些。

        没想到,还是早了。

        ……

        ……

        伴随金乌腾空,逼近响午。

        来韩府贺寿之人,也是愈发少了。

        毕竟,马上到了吉时,该来了的也都来了。

        不多时,韩愈在众人喝彩鼓掌声中,坐到了主位。

        见寿星已上席就坐,一旁家仆,便走到跟前,与他低语了一句。

        大概之意,是询问他,可否放炮燃花。

        换句话说,就是能击鼓开宴?

        “再等一等。”

        韩湘子摇了摇头,吩咐道。

        他还在等一人。

        那就是韩湘子。

        王昀此前说过,韩湘子已来了长安,值此时机赶到长安,不用想就是为了他大寿而来?

        只是,到现在还没有现身?

        这不得不让人感到疑惑。

        柳河东、刘梦得、王摩诘等人会意,便没多说什么。

        “三郎,怎么还没来?”

        “难道,真的生了韩世祖的气了?”

        与王公子弟坐在一桌的王昀见状,内心也有些急躁,不安想道。

        同一时间。

        这大堂十几桌,外加堂外,院里几十桌,以及偏堂、偏厅等几十桌。

        也就是说今日韩愈大寿,宴席桌目,加起来已过百数了。

        “怎么吉时到了,韩侍郎还不宣布开宴?”

        有人抬头望向屋外艳阳高照,皱眉道。

        “是那韩侍郎的侄孙湘子还没有来。”

        “他可是昌黎子弟的嫡系一脉,是韩侍郎的亲侄孙。”

        “这韩湘子,之前听说他为人散漫,不好读书,整日四处访仙求道,那韩大儒曾数次呵斥、训诫于他,谁知有一次,他一气之下离开了韩府,一走好多年了。”

        “那八成和韩侍郎闹掰了,生了嫌隙,要不然亲叔祖花甲大寿,他怎么不来?”

        “据说,这韩湘子可是韩愈一手拉扯大的,如此忘恩负义,如何对得起韩侍郎的养育之恩?”

        “话不能胡说,那韩湘子真的有这般不堪?”

        “……”

        由于这宴会还没有开始,一些人便聊了起来。

        当然,这些人大部分是在偏厅。

        至于大堂里,坐着的无不是当朝重臣,谁会没这个眼力劲,搁此瞎聊。

        但让大家这么等下去,也不是办法。

        一炷香后,下人又来催促了一遍。

        韩愈本是无动于衷的,但一旁刘梦得忍不住劝道:

        “韩老兄,这么多客人在此候着,如此推延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先开宴再说……”

        话落。

        其他人也跟着相劝。

        韩愈被说动了。

        只好无奈摇了摇头,刚欲开口吩咐时。

        门外,报唱声忽得响了起来:

        “韩湘子,到!”

        话落,满堂哗然。

        ……

        “叫什么韩湘子,没大没小,叫我三叔。”

        门外,韩湘子信步而来,望着站在门口的稚童,笑道。

        如果他记的不错的话,眼前这十一二岁的孩童,应该是他族兄的孩子。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昔日蹒跚学步的幼子,都这么大了。

        “你真的是我三叔?”

        那孩童抬起头来,望着眼前韩湘子,问。

        “那当然了。”

        韩湘子温言开口。

        说完,便大步迈了进去。

        未几,就走到了大堂之中。

        刚一进门,韩湘子便察觉到堂中不下百双眼睛,齐刷刷朝他望了过来。

        “他就是韩愈的侄孙韩湘子,怎么今日穿了一身道袍?”

        “看来坊间之说是真的了,这韩侍郎的侄孙韩湘子出家七八载,果真是求仙问道去了。”

        “此子金相玉质,昳貌松形,似乎没有传闻之中那般不堪?”

        “……”

        下一刻,一道道窃窃私语之声,响了起来。

        落在韩湘子耳朵里,他不卑不亢。

        只是,上前几步,来到那韩愈跟前,长身一拜,稽首道:

        “侄孙韩湘子,贺叔祖花甲大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起来吧。”

        “席上有位,你且先坐下。”

        望到韩湘子穿着道袍为自己贺寿,韩愈纵然心中不快,但看着眼前经年不见的侄孙,他还是颔首道。

        “多谢叔祖!”

        韩湘子回道。

        “三郎,快来这里。”

        王昀见韩湘子进来了,忙招手道。

        对此,韩湘子也没说什么,径直走到那桌坐下了。

        只不过,他刚一坐下,那坐在席上的韩愈,便突然发难:

        “湘子,你乃我昌黎子弟,这些年游历在外,不知学问可有长进?听他人说,你上山学道求玄,那就请吟诗一首,与大家听听?”

        此话一出。

        堂内众人无不脸色一变。

        没弄懂,值此时机,韩侍郎会让韩湘子来吟诗作词?

        到底是有意让他难堪,还是故意为之?

        “叔祖,那就恕湘子孟浪了。”

        对此,韩湘子悠然起身,再度来到堂前,略一沉吟一番,便胸有成竹,朗声念道:

        “青山云水隔,此地是吾家,手扳云琼液,宾晨唱落霞。”

        “琴弹碧玉洞,炉炼白朱砂;宝鼎存金虎,芝田养白鸦。”

        “一瓢藏造化,三尺斩妖邪;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

        “顽狮庭路走,壶中日月长;有人能学我,同去看仙葩。”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