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鏖战(二合一)(1 / 2)

加入书签

第180章  鏖战(二合一)

        阿喇尼被噶尔丹释放之后,精神一直处在极度紧张、焦虑的状态。如果在现代,他会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PTSD,可惜这个概念要将近三百年后会出现,所以当时无人能准确理解他的痛苦。

        年纪不小,兢兢业业地在理藩院办了将近一辈子差,好不容易才熬到尚书的位子。康熙试图叫他填补索额图在太子身边的位置,于是这位老人一边要面对正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太子,一边要防御政敌,好几年没睡过安稳觉。索额图的冷嘲热讽终于让他在和谈上冒进了一次,结果惨淡,让他在整个蒙古抬不起头。

        两万人的军队听从一个,濒临破碎的领导指挥,怎么能不出事呢?就连意志强大的职业军人,也未必能成功对抗群体的盲目,坚持己见不动摇。

        六月二十一日,也就是阿喇尼刚刚送走一封密折,向康熙汇报噶尔丹位置后,所有军官,蒙古的、八旗的,趁机发难,齐聚于阿喇尼的帐篷。事已至此,如果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打算兵变。

        领头的,是乌珠穆沁和车臣汗部的贵族们。

        “尚书大人,现在噶尔丹还没有发现我们已经到了这里,趁机搞一次突袭吧!”

        “是啊!他把我们的人都抢走了,必须救回来!怕什么呢?咱们有两万兵!”

        “今年开春,好不容易多接了几百只羊羔,总不能白白叫他们抢了去!”

        至于八旗的军官,此刻大多不说话。这些人有自己的算盘。来之前,乌珠穆沁还有其他来帮忙的蒙古骑兵,跟八旗兵达成了协议:蒙古人打头阵,八旗兵帮着在后面壮壮声势即可。这是个难得的甜头:如果成功,这场战役将被记为头功,而他们却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

        阿喇尼虽然不是所谓的“文人”、“秀才”,但他缺乏如何应对军人的经验。理藩院在蒙古平素威望甚高,阿喇尼做起事情,极少遇到反抗。无论是上次噶尔丹突然发难,还是这次部下的凶神恶煞,都已经超过了他的理解范围。阿喇尼此刻手上没有康熙要求他等待大军的旨意,那是十天后才送到的东西;他手头有的,只有八个字。

        调所备之兵以御之。

        至于如何防御,何时防御,都没有说明。

        于是慌张的阿喇尼,迫于众人的威逼,下达了攻击的指示。

        和清军的各怀心事相比,准军的士气与凝聚力,此刻达到了巅峰。

        噶尔丹觊觎京城多年,他时常向部下描述那里繁华富庶,有取之不尽的财富。虽然闪电侵袭喀喇沁的打算落空,乌珠穆沁这头肥羊做了替死鬼,战果仍旧让准军从上到下都感到满意。收获之丰厚,令噶尔丹差点打算撤军。正如康熙推测的那样,他考虑过按照这个路线,时不时地过来劫掠,逐渐蚕食漠南。但他也和阿喇尼一样,有点管不住军队。

        一个乌珠穆沁,就能放出来这么多血。京城,又该是何等的金银遍地?

        膨胀的欲念,推着准军一路向南。

        极度的亢奋令噶尔丹夜不成眠。罗刹的撤出令火药等资源无法补充,他想用刚到手的财物弄来些军备,所以把吴尔占扎布、丹济拉叫来商量。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下,尼布楚的罗刹人又派来一名使者,双方讨价还价整整一天,还没有成交。

        黎明破晓前,清军发动了进攻。

        这真是个愚蠢至极的攻击时间,浪费掉了清军仅有的长处,并且暴露出所有弱点。

        然而不得不说,攻击起初非常顺利。胜利令士气高涨,也让准军警惕放低。在长期作战的漠西骠骑眼中,漠南没有对手。冷兵器确实落后于时代,但也有隐蔽、无声的优势。乌珠穆沁的七百骑兵,以没有完全散去的黑暗为伪装,迅速斩下不少首级。

        后续兵败如山倒,导火索,则是人心不齐。

        蒙古兵和八旗兵,战斗目的都不一样。

        作为前锋尖刀的蒙古骑兵,刚冲进敌阵就停止了前进:他们大声呼唤自己的妻子、孩子,用自家特有的唿哨召集被掠夺走的畜群,然后就开始撤退了。战功与荣耀,在事前的商议里被划归给八旗,所以几乎谁也没认真想过,后面的攻击该怎么接上。闲时放牧、战时当兵的普通牧民,脑海里不存在那么高的格局。

        火把、喊叫,这些立刻触动了准噶尔大军的警觉。噶尔丹第一时间冲出帐篷。发现遭遇袭击后,他没有慌张。

        其实,他就等着这个呢。

        八旗兵的实力,准军从来没有正面感受过,无知能带来勇气,也能带来畏惧。所以噶尔丹精心谨慎地挑选高地作为驻扎营地,要求士兵们睡前必须把枪放在立刻能取到的枕边,等等。这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能随时跟清军全力较量一次。

        丹济拉跟在噶尔丹身后,即刻建议要组织军队发动反击。噶尔丹没有马上同意。

        或许,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陷阱呢?专门引诱他离开这片占据优势的高地。

        此时终于降临在草原上的旭日,是噶尔丹平生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

        他看得清楚明白:对面人数比己方少,没有架上火炮,意志涣散,前面在打仗,后面竟然还有士兵在说笑;战壕没挖,所有兵都密集地站在一处,没遮没掩,对占据了高处,手里还有火炮的他来说,简直是活靶子。

        “快,丹济拉,叫阿喇布坦带五千骑兵,把人和牲口给我追回来。不要急着冲过去,抢回东西后,立刻就回来!吴尔占扎布!”

        “大汗,我就在这里!”

        “去把火炮都架起来,上膛!别在乎要花多少钱了,长生天会保佑我们的!摆弓形阵!”

        噶尔丹从对方潦草的攻击方式上看出,敌人并不清楚自己实力如何。所以他狡猾地将大部分军队隐藏在山坡上的树林中,守住后方,等待时机迂回包抄即可,不准任何人无令出击,违者立斩;然后他将能够熟练使用火器和大炮的少数精锐集中在山坡前面,阵型如同一把扇子,接近一百八十度地铺开,等待阿喇布坦将清军引诱回来。

        年轻人特有的轻率,也给这次战役带来了意料之外的变数。阿喇布坦没有按照噶尔丹的指示带五千人去,而是凑够大约一千就出发了:他觉得就对面那点本事,不值得五千勇士。双方在弓箭、骑术上的差距不大,但阿喇布坦手下的兵,第一波用的是火枪,乌珠穆沁的七百人,刚和准军接触便死伤大半。剩下的一小半也被冲散,零星跑回大部队中,汇报战况。

        好不容易追回来的财产,再次在眼前被夺走,贵族老爷们坐不住了。他们和八旗军官再次开始协商。同样,阿喇尼压根没有被邀请一起讨论。

        阵前成交的内容是:无论拿回多少,八旗兵可以分走一半。这下,战斗目的终于艰难地获得统一。站在最后面闲聊天的军士们,拿齐武器上了马。

        这个时刻,本该是最后的撤退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