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南阳平叛(1 / 2)

加入书签

半年。

        距离与蔡琰的婚期还有半年。

        现在刘寒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就像在做梦。

        但一则不好的消息传回洛阳,打了刘寒的脸。

        江夏郡兵赵慈起兵反汉,杀南阳太守秦颉,攻克六县。

        秦颉也是从平黄巾之后起来的,原是江夏都尉,继任南阳太守,后随朱儁平定宛城黄巾,最后郭嘉接手,和平过渡,南阳太守便是他的了。

        刘寒弄掉张忠后,杨彪暂领南阳太守,后为刘焉,刘焉光和六年迁冀州刺史,继任者褚贡,这位命没那么硬,成了黄巾刀下鬼。

        现在,继任者秦颉也因为叛乱被杀。

        所以,南阳太守一定要找个命硬的当。

        刘寒想着灭了赵慈,是因为年前已经放出话,自己今年有大事要做,吉利点、喜庆点,不宜动刀兵。

        可是,还有不知死活的人找事,肯定不能忍。

        “灭了他!必须灭了他!”

        #

        士族看到的与刘寒不同,南阳虽叛,那也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找个合适的人去平叛就行。

        因刘寒加冠,士族内部开始出现分裂,虽然他们依然支持了皇子。

        以汝南袁氏袁隗为首的士族自然对刘寒百般找事,未来这位进入朝堂已是必然,他们要做的就是尽量拉拢士族统一战线,即使刘寒进来,也让他百般掣肘,寸步难行。

        洛阳,不是地方,不是那种想动刀子便动刀子的地儿,这里讲究政治,讲究妥协的艺术,谁要是输了就掀桌子,必然招致群起而攻之。

        另一部分,便是弘农杨氏为首的小部分士族,他们选择与刘寒合作,河间王未来进入中枢,地位必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们想从刘寒身上攫取更多的政治利益来充实家族。

        可有个小问题,他们原先与刘寒不对付,倘若突然变脸,士族的气节就没了,所以他们没法直接选择与刘寒合作。

        现在,他们可以找到曲折迂回的方式向刘寒示好。

        圉县蔡氏。

        蔡琰成为河间王妃已是板上钉钉,而河间王对着未过门妻子的宠爱被人有意无意间传出,早已为世人所知,更是成为多少闺中女子梦寐以求的良配。

        蔡琰命好,父亲蔡邕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蔡邕虽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儒,但在为官处世、人情练达方面显然“迂腐”了些,直至今日依然只是一议郎,东观校书。

        因为刘寒,蔡邕没有在阳球那件事之后颠沛流离,生活滋润太多。

        蔡邕也清楚,那件事刘寒有利用自己为陛下削弱士族的意图,但这份情他得认。

        士族知道圉县蔡氏是突破口,所以便想着找一个与之交好的士族人员去南阳平叛。

        杨彪脑海中转了一圈,忽然想到一个人——羊续!

        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

        中平元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后解除党锢,出任庐江太守,镇压黄巾起义。

        而羊续是蔡邕为数不多的好友。

        蔡邕虽享誉大汉,但他有一个极大的短板——无子。

        蔡邕没有儿子,与夫人仅生两女,而他夫人已经过世,女儿终究是要嫁出去的,蔡琰成为河间王妃,那谁能娶到蔡邕的小女儿,谁就能继承蔡邕的政治遗产,成为河间王的连襟。

        霍光!

        这是士人脑海中想到的一个人。

        为何霍光能快速崛起?

        因为他继承了卫青、霍去病的政治遗产,成为一代权臣。

        蔡珏虽未及笄,但她一下子成为其他人眼中的香饽饽。

        #

        士族有什么打算,当然瞒不过刘寒,这些年在情报搜集方面的投入,总算是听着响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