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神五(1 / 2)

加入书签

2003  年10月,全世界的目光都凝聚在了刚刚欢度完第54个国庆节的中国。

  新华社发布了一条短短的消息,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将在15至17日择机进行。

  这一宣布平静从容,但是谁都能感到他背后所流露的自信,中国的航天员要上天了,即便是普通中国老百姓,也预感到这个消息将是石破天惊的。

  全世界的记者开始忙碌起来,有幸被批准进入第一线采访的记者更是兴奋的摩拳擦掌、忙碌异常,谁都希望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置身现场。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基本方案是载人飞船乘坐一名航天员,正常飞行员一天绕地球14圈,期间航天员按规定的程序和地面指令完成操作和日常活动。为确保飞行的成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和精心的组织指挥。

  2003年8月5日和8月23日神舟5号飞船和长征2号F运载火箭,分别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参加此次飞行任务的神舟5号飞船,在发射场进行了总装综合测试和地面模拟飞行,完成了整船器密性检查和电磁兼容测试。

  10月11日船舰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10月14日运载火箭开始加注推进剂。

  北京、东风、西安三个指挥控制中心,东风、渭南、青岛、喀什等国内地面测控站,卡拉奇、纳米比亚、马林迪等三个布设在国外的地面测控站,以及先期开赴日本冲绳岛以东、新西兰以东太平洋、南非西南大西洋、澳大利亚西南印度洋海域的4艘远望号远洋测量船组成全球测控通信网,将完成对飞行的测量、控制和通信任务,经过多次任务联调和全区合练,已经具备执行任务的条件。

  飞船主着陆场,内蒙古中部阿木古郎牧场也迎来了追船逐箭的航天大篷车队,回收部队的指战员们决心以无限的热情拥抱巡天归来的太空使者。

  4个陆上应急救生点和三个海上应急救生区的工作人员,已安排好各型救援飞机和船舶,做好执行任务的准备。自主应急返回境外救生区,已在外交和技术方面做好了准备。但他们同时都在心里暗暗期盼着自己所做的一切工作,届时统统派不上用场。

  直到最后一刻才潸然亮相的中国航天员把人们的关切、好奇与崇敬之心推到了极致。

  经航天员选评委员会严格选拔,从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择优确定了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组成首飞三人梯队,在实施飞行任务前16小时,根据对三人生理心理的检测情况,最终确定了杨立伟为首飞航天员。

  杨利伟,38岁,中校军衔,辽宁绥中县人,高1米66,  体重66公斤,B型血,兴奋型体质,至今百米速度仍能保持11秒97  。

  杨利伟1998年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他毕业于空军第八航校,天生的飞行员材料,在航校每一个飞行科目都是第1个放单飞,飞过强击机和歼击机两种机型,飞行时间超过1300小时,成为空军一级飞行员。

  在选拔航天员过程中,杨利伟的临床医学和航天生理功能各项检查的指标均为优秀,令评选委员会全体专家叹服。

  10月15日清晨,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完成了发射前的各项准备,整装待发,5:20,大家长为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送行,6:15,杨利伟进入神舟5号飞船。

  北京时间九时整,在茫茫大戈壁喷薄的晨光中,激动人心的一刻,终于来临。

  “五、四、三、二、一、点火!”

  嘣、嘣、轰、轰、轰……

  随着航空发动机的点火燃烧,火箭被巨大的推力慢慢推动向上飞去。

  火箭飞行12秒后,开始程序转弯

  120秒,逃逸塔分离

  此后4个助推器分离

  火箭一二级分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