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顽童时代之哭不代表软弱(2 / 2)

加入书签

在东北那段时间,爹接触的人多,听到的话多,看到的事多,想法也比整天土里刨食的乡亲们多了。我们家至少有两个硬杠杠不能碰,1是谁赌钱玩钱,打折谁的腿。2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

爹1辈子只佩服尊敬两类人,1类是有知识的人,不论长幼尊卑,只要见了面,会收起桀骜不驯的样子,毕恭毕敬讲起礼数。我懂事后,1度认为爹精神分裂,是个两面人。其实爹不是做样子,是诚心真意尊崇。1类是行侠仗义的人,无论这些人怎么贫穷落败,1律视为真心朋友,倾囊相助。至于其他人,即便是周边十里8乡有权有势有钱的人,也不屑为5。在我们大队,爹像鸡群里的1只大白鹅,清高孤傲。

贫穷的孤儿寡母,不仅被瞧不起,还不受家族、亲戚待见,都躲得远远的,生怕被粘掉1层皮。因为借1辆滚蛋车子,竟把十3岁的爹逼成了木匠。

开春地里要上粪。1猪圈粪,要1筐1筐背到地里,爹觉得太难。到有滚蛋车的几个邻居家去借车,明明车子在院墙角放着,却都推说车子借出去了,溜溜白跑半天。回到家后,爹很气愤,也很无奈,赌气要自己造1辆车。

爹找来1个大钉子,1把菜刀,在院墙边扛过来两棵小碗口粗的干柳木,4下又搜罗了1些木棍子、木墩子,想着滚蛋车子的样子,“咔嚓咔嚓”地干起来。

这种滚蛋车子,形状像个长长的梯形船,前窄后宽。关键部件是两根长且足够结实的木梁。木梁前面留好位置安轱辘,后边留好位置做车把。木轱辘是用1截圆木做成,中心打个洞,穿上1段硬圆木做轴;车身是在两纵、3横的通梁框架内安装上几根竖木条或竖木棍,长约1百5十公分;车把大概长8十公分、宽6十公分,人站在里面架起来推行;两个车腿大概高3十公分。全车不用任何钉子,全部是榫卯结构。

爹从中午开始,晚饭也没吃,到第2天天快亮的时候,终于造出了1辆堪称完美的滚蛋车子。

早饭后,爹特意等到人们纷纷下地的时候,在车上放上两个大荆条筐,满满地装上粪,在大街上推着显摆。

“哎哟,这是从哪儿借得这么新的车?小心点,给人家弄坏了赔不起!”有人看到,冷嘲热讽着。

“这是我自己做的,你们要用说1声!”爹很自豪。

与其说是显摆,其实是爹蓄意向不借给车子的人家示威。

人们对爹能做出这么好的车子大感意外,名声慢慢传开,上门找爹约活儿的人络绎不绝。

家里穷,买不起新工具。爹在破烂摊上,东淘1把斧子,西弄1把凿子,把木工需要的应手工具逐渐凑齐。

时不时出去帮人做车。

给谁家做,谁家管顿饭。

十3岁的半大小子,用1个铁钉子、1把菜刀打出了1片天地。后来不但成了当地有名的木匠,还成了铁匠、泥瓦匠,会做白案、红案大席,锔盆锔碗锔大缸,编筐编席、扎笤帚、打大绳。总之,凡是农村家里、地里的活,样样精通。

北街以张姓为主,占总人口的5分之3;南街以郑姓为主,占5分之1;其他杂姓占5分之1。北街的孩子仗着人多,经常欺负南街的孩子。

爹不服气,自己在家做了把铁片大刀,背在背上,召集南街十2个孩子,连续3个晚上,挨个去敲北街孩子家的门,1个1个叫出来,当面问服不服。大人以为是孩子们闹着玩,不掺和,可北街的孩子个个吓得心惊肉跳,不敢再耀武扬威。当时在孩子们中间流行1句话:“惹谁也别惹‘南霸天’,那家伙真敢下死手!”

曾任天津市领导的张玉龙爷爷告老还乡,爹和他成了忘年交。

爹大部分学识是他传授的,诸如天文地理、易学风水、计算测量,甚至包括化学物理知识,还把他最钟爱的几本书传给了爹,包括《红楼梦》《水浒传》《3国演义》《西游记》《易学相理》《针灸大成》。爹后来也成为当地颇有口碑的风水先生。

张玉龙爷爷去世,爹陪了3天两夜的灵。出殡时,抢在最前面抬着棺木,还1路拒绝他人替换。下葬后,跪在坟前大哭了1场。

乡亲们1致认为,爹是个铁骨铮铮、宁死也不会掉眼泪的人。在1个非亲非故的人的坟前,这样大哭,觉得稀奇。1段时间,成了家家户户茶余饭后的话题。

其实,哭是1种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不知何时来、何时走。痛苦、委屈、恐惧、烦恼会哭,感动、激动、想念、不舍会哭……

哭,是情至真至深时的自然流露。

哭不1定代表软弱,不哭也不1定表示坚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