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你是天才吗?(2 / 2)
就在两人商议之际,丑郡马宣赞突然献计,言曰:“大王,既然迁走西夏宗室,为何不直接送到汴梁?我想西朝廷定乐意接受,而且我们还不安顿他们,岂不两全其美?”
“嗯?你是天才吗?”
杨长忍不住出言打趣。
宣赞嘿嘿一笑,“这也是跟在晋王身边,耳濡目染学到一些。”
“有道理,不过这事先要和西朝廷通气,所以还是得先送到河东,之后再转去汴梁不迟,既然你们都举荐朱仝,我就调他来经略西夏,不过.”
杨长突然话锋一转,对着武松正色说道:“朱仝没来之前,有劳二哥暂时坐镇兴庆府,其余兄弟也要留下辅佐。”
“是。”
“没问题。”
看到众人齐声附和,杨长又来到杨志身边,意味深长说道:“朱仝为西夏经略大使,你就为西夏经略副使。”
“我?我何德何能”
杨志顾盼左右,总觉得自己归顺较晚,并没立下什么大功,所以底气并不足。
杨长则拍着他肩膀,一脸郑重说道:“西夏这些年虽然推行汉化,但本质上也没脱离辽金治国模式,你既然看上李乾顺的曹贤妃,正好用通婚来安抚西夏人。”
“啊我.”
“别难为情,大丈夫当仁不让,还有你们,似乎也很多人都没娶妻,汉人女子要是不满意,不妨学杨志娶个西夏女子,算是为国家为此等稳定做贡献了”
此话一出,一群人皆低下头,特别是杨雄、石秀,这俩就没打算成婚。
杨长在兴庆府休整了五天,就率两千人往宥州方向进发,除了贤妃曹氏及濮王李仁忠被留下,李乾顺与百余宗室人员都随军同行。
李乾顺让李仁礼带走太子,杨长就留下李仁礼的兄长,以及太子李仁孝的生母,算是留给武松的底牌。
杨长此去是为拿回延安府,打通西夏与河东之间的道路,跟着会回河东调整布防,然后就再到河北战场。
只有拿下河北掌握长城,自己才借助地利在各国周旋。
没办法。
这厮毕竟底蕴太浅,又要同时多线作战,那就只能像玩游戏一样,尽可能利用关隘拖住部分敌人,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至于关中的二十万西夏军?会不会趁着杨长离去反扑?
这一点,杨长并不是太担心,原因有三。
一是像历史上的金军一样,晋军长驱直入拿下西夏都城,使得西夏人瞬间就亡了,且表现出恐怖的战斗力,通过派去招降的西夏官员宣传,必会让关中驻军裹足不前。
二是西夏人占了关中不久,正是民心不稳需要驻军压制的时候,一旦军队离开占领区返回故土,刚得到的土地就可能再易主。
三是李乾顺丢了江山,在外将领未必都拥护他儿子,说不定有人生出异心,那是别说反攻西夏,内部就会乱成一锅粥。
有鉴于此,杨长才敢大摇大摆离去。
在他心里,只要西夏能坚持半年,到时候一定收复河北,杨长就能腾出手来,处理西夏遗留问题。
杨长此次去收复延安府,除了兵力带得少之外,将领也只点了张清与萧恭,仇琼英、赵福金随军自不用说。
考虑到带西夏宗室上路,会对行军速度造成太大影响,杨长遂让张清带兵押后,其余兵马则保持速度,并于十二月下旬抵达延安府。
萧恭作为辽国降将,在反攻西夏时尤为卖力,他把在金军中收到的打压,以及在迎战杨长遭受的憋屈,一股脑全释放在西夏。
我打不过金人,打不过晋王,还治不了西夏?
杨长见萧恭作战积极,此次收复延安府也以他为前部。
原计划奚人骑兵在前哨探,结果延安府因为守军只有数千,又听说国内已经发生剧变,守将就果断向萧恭开城投降。
就这样,杨长一路兵不血刃,开进了肤施城(延安旧名)。
萧恭将他迎入州府衙门,就引延安府守将来拜见。
杨长短暂府衙主位上,远远看到来人的外貌服侍不像西夏人,遂扭头问萧恭:“此人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
“郑建充,京兆人。”
“他是汉人?”
“应该是。”
听了萧恭的回答,杨长嘴角情不自禁扬起,还奇怪延安收得这么顺利,敢情守将是自己人?
郑建充阔步进入前堂,走到阶下望着杨长纳头就拜,“原大宋鄜延路兵马都监、延安知府,郑建充,拜见晋王殿下。”
“起来说话。”
“是。”
“原来你是大宋的将领。”
杨长捋着胡须一脸玩味。
郑建充连忙抱拳解释:“朝廷不停从关中调兵,导致各州守备力量不足,西夏这两年趁机入侵,末将为了延安这一府百姓,不得已才屈身西夏做事,幸有晋王横扫西夏,才是这汉地幽而复明.”
“怎么又跪了?快快起来。”
杨长表面上客气,内心却道这厮做人圆滑,和李乾顺一样很灵活,遇到打不过就投,反正给谁当官都行。
“关中其余地方如何?”
“西夏军主要关中腹地,兵马应该超过二十万,不过晋王用兵如神,仅用数万人就横扫西夏,就算两万对他二十万,也胜算很大的.”
“可我只带了两千人。”
“两千?”
郑建充听到目瞪口呆。
萧恭不是说两万吗?我手里还有五千驻军呢,竟然被这胡人给骗了。
“两千也不少了,记得三国时张辽八百破十万,晋王两千破二十万也合理,另外您还可以增兵,夺回关中不在话下”
“郑知府真会说话。”
杨长笑呵呵给出评价,随后又正色说道:“可我麾下的军队有限,西夏两万人都是牙缝中抠出来的,实在不能再向这边抽调,所以暂时不会出兵关中。”
“是是是,用兵就是要稳,这一点,下官要向晋王学习”
“我的兵力虽然有限,但听说伪帝赵构已逃往江南,陛下或许能腾出手夺回关中,我马上写一封奏疏,有劳你派人送去汴京。”
“呃好.”
郑建充闻言一愣,心说你还听命皇帝?不过哪怕是送奏疏,也会得到皇帝奖赏,这份情我收下了,旋即欢喜答道:“晋王如此功劳,是该向陛下报喜,您提携之恩,建充没齿不忘。”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