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大规模的交易(1 / 2)
“匈奴人给银子?”李恪一愣。
“这是最终结果,是本王省略得太多了,其实是他们提供草原的特产交给边军,边军再拿去换银子这个流程。”李泰道。
边军通敌是个非常大的罪名,大到一个不小心就会人头滚滚的程度。
但具体到事情本身,上下限却可以非常的大,比如,边关守将开城投降可以算是通敌,而守城的小卒或者斥候与草原人的牧民换张狼皮也可以算是通敌,关键要看判定的人的想法。
不过在实际的操作中,只要有机会,为了做出一副与草原人不共戴天的姿态,大多数遇到类似事情需要判定的边将都秉承着极其严格的标准。
发现即斩,哪怕他们背后也在与草原人进行着更大规模的交易。
严格的刑罚并没有让通敌的事情变得更少,反而在边军中越来越普及,这一方面是因为不管动作大还是动作小带来的结果都一样,那就索性玩个大的,这样如果不被发现就赚疯了。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士卒发现自己的上官也在同样的事情,想要保全自己的话不是不去做,而是干脆成为军官们通敌渠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样,至少在本级或者本“片区”内,自己通敌被发现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
当然,就像无论如何都会有人不合群一样,边军里偶尔还是会来上几个刚刚进入兵部任职而非常认真的巡查官员,他们中又分两种
,一是表面上认真而实质上相当糊涂的人。
这样的人在接到报损之后会仔细地记录下来,并与之前的记录做对比,对比下来发现前几个月或者几年里的损失都差不多在这个量级上。
于是便也认为此次的报损很正常,于是大笔一挥报损量通过。
这样的人唯一没想到,或者也有可能看破不说破,的问题是,早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前,这个报损的量就已经不正常,其中的差值全部送给了匈奴人。
而表面上认真实质上也非常认真的人很容易就会发现军器库里数量上的漏洞,比如,一个二十人驻扎。
又不是最前线的小前哨不可能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连续几十个月每个月消耗掉两千枝箭。
然后当他把这个发现报告给自己的上司时,马上就会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拿银子闭嘴,二是滚回中原去任职,以雍州地区的历史来看。
闭嘴的居多,滚回中原的比较少,而且他们也没有真的滚回去,雍州路险,百里无人烟,有个把人失踪掉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了。
因此,以李泰祖孙三代为首的西北边军就这样向匈奴输送了几十年的军器。
“我大唐的武器,好像与草原人相比起来算不得有多好吧,他们也真的愿意要?”李恪质疑道。
“就本王所知,刀类被他们拿回去熔掉重铸了,毕竟草原上的铁矿不如我大唐多也是事实,而箭类则无所谓,我大唐铸
箭头的水平再差,装箭杆射出去还是一样能射死人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