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不会种地才是常态,华夏特有的种地基因。(1 / 2)

加入书签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华夏的技术人员为了更好的了解非洲当地的土地情况,”

  “亲自赶往非洲进行实地调查,”

  “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后,专家发现,非洲的土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劲。”

  “只是没有那么优质,至少要比不能种菜的月壤要高出好几个档次。”

  “如果能把雨水收集起来合理利用,必定是可以种出粮食的。”

  “可是非洲过于贫穷,当地的水利设施不能说是不够完善,只能说是几乎没有。”

  “储水能力相当薄弱,也就无法有效利用水资源对土地进行浇灌。”

  “这就导致了当地经常出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而当地人开垦的农田更是坑坑洼洼,没有成型的田埂,甚至连草根都没有拔干净”

  大唐位面

  太宗皇帝李世民惊讶道:

  “水利乃农业之命脉,”

  “水利兴,方能五谷丰,如此浅显之道理这非洲难道无人知晓吗?”

  “这真的是后世之世界?”

  李世民看着天幕中的场景不禁疑问。

  毕竟这耕作水平比华夏的先秦时期也是远远不如。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在对所有的情况有了相应的了解以后,华夏的农业专家加快了自己的研究速度。”

  “打算让这块地在15天内长出嫩芽。”

  “此言一出,当地的人还以为华夏的专家是来搞笑的。”

  “毕竟他的们先祖在这片土地上努力了近百年,连个苗都没见着。”

  “怎么这些华夏来的技术专家只是检测了一下就说能长出嫩苗?”

  “面对质疑,华夏的专家没有过多的解释,依然耐心的教导他们播种的方法。”

  “结果这一上手,华夏的专家总算明白为什么这块土地明明不差,”

  “却百年来没人能种出粮食了。”

  “原来当地的非洲人口中的种地就是直接抓起一把种子撒在地里。”

  “然后用土盖上,接下就是听天由命,发不发芽完全是看种子自己的造化。”

  天幕下的众人纷纷石化当场。

  “这是种地吗?这是求签啊!”

  “求妈祖的时候给的圣杯都比这个出芽率高吧。”

  大明位面

  洪武年间

  朱元璋看着天幕中那大片的土地心疼道:

  “真是糟蹋了这万亩良田啊。”

  “这些蛮人没有饿死真的要感谢那猴面包树。”

  “照这个种法,一亩地能有百斤的收成都算是祖上庇佑了。”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虽然专家们很无语,但是依然把整地、催芽,育苗,插秧,灌溉等一系列最基本种植方法教授给了当地人。”

  “在这些都完成后,专家谦虚的告诉他们,按照这个方法来,一公顷可以收获三吨的大米。”

  “听到这个数量,当地人都不淡定了,要是真的能有这样的收成,那么以后就都不愁饿肚子了。”

  “为了能吃饱饭,虽然对专家的话半信半疑,他们依然按照专家说的去做。”

  “这可比他们之前漫天撒种子的干活模式要累的多。”

  “但是累还是有收获的,直到收获的季节,盘点收获,亩产居然达到了惊人的1200斤。”

  “能种出粮食对于当地人来说就是奇迹了,面对这超高的产量。”

  “当地人惊呼,这简直就是魔法。”

  大唐位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