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不会种地才是常态,华夏特有的种地基因。(2 / 2)

加入书签

  太宗皇帝喟然长叹:

  “这当然是魔法,而且朕还知道这多半是袁老的杂交水稻魔法。”

  “那可是亩产1200斤!”

  “若是大唐能有这一半的产量。朕就不是只打非洲了。”

  “整个地球都是大唐的!”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华夏的种地天赋不仅仅在非洲得到了应用,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同样大放异彩。”

  “而这一次更加离谱的是,我们的技术指导人员不是农业专家,而是一众网友在网络上隔空指挥。”

  天幕中一群老外正在拿着一把铲刀费力的在荒山上挖出一道道垄沟。

  天幕下的众人再次石化当场,看着天幕中背景中现代化的建筑和原始的耕作方式,众人纷纷有了一种荒诞的感觉。

  “什么年代了,还玩刀耕火种?”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因为这样太费力,华夏网友提出,可以采用畜力。”

  “执行力超强的外国网友立马拉来了骆驼,”

  “可是骆驼根本不适合耕种,没过多久就累的倒下了。”

  “华夏的网友指出,骆驼的脚太高,不好出力,还是牛合适。”

  “于是外国网友当天就发来了视频,他们改用牛来耕地了。”

  “眼看自己的意见真的会被采纳,血液中流淌着种地基因的华夏网友彻底沸腾。”

  “纷纷开始远程传授技术,”

  “从当地的土壤适合种什么作物,到先烧地再开荒的细节。”

  “再到拉垄沟的注意事项都一一传授给他们。”

  “甚至有人把更具效率的曲辕犁的设计图都发了上去。”

  “毕竟他们的耕地工具太过古老,在华夏早就被淘汰了。”

  大唐位面

  太宗皇帝看着天幕中曲辕犁的示意图没有丝毫的犹豫,竟然飞快的抄起笔,开始照样子记录了起来。

  生怕下一秒就消失而错过什么。

  毕竟农具的革新周期是漫长的,而改进农具的意义是巨大的。

  它可以极大的提升耕作的效率。

  在记录完毕之后李世民开口道:“立刻着人照此图制作曲辕犁,不得有丝毫延误,三日之内,朕要看到结果。”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

  “后来外国的网友更是被华夏网友安利了旋耕机,速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他们不禁感叹,这个机器真是太厉害了。”

  “而华夏网友秉持着爱种地就是朋友的原则,又开始了热情的指导,”

  ——兄弟这里调节一下腰就不用弯这么累了。

  ——建议考虑这种,加个拖斗能运输农作物,加个犁能犁地,加个抽水泵能浇地,加个农药机就能打药,功能多还耐用。

  在华夏网友的亲切指导下,这片荒山已经变成了良田,想必当这片土地长出粮食的那一刻,他们才能领略种地的魅力。

  大秦位面

  始皇帝看着天幕中红色机头的单缸手扶拖拉机,羡慕的口水都要掉下来了。

  “这就是后世的铁牛吗?”

  “我大秦若是发展工业,是否最终也能造出此等利器?”

  大明位面

  朱棣看着天幕好奇道:这就真的是一点都不会啊,几千年来他们都在干什么?

  ——有个小哥在非洲种四季青,因为常年29多度,硬是把草本植物给干成木本植物了。

  ——液门生产兵团与非洲部落军师都是华夏种菜的传奇。

  ——华夏是农耕起源,其他要么游牧,要么采集加狩猎,基因传承不同。

  天幕中划过新的视频《明朝亡于小冰川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