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吴国皇帝拜见武帝(2 / 2)

加入书签

  因此,州兵不应该减少,以免显得我们虚弱。州郡的军队应该保留下来守卫边疆城市,不能减少。”

  有个名叫时山涛的家伙,他老是嚷嚷着咱们得把州郡的武装力量加强一下,但皇帝就是不买账。

  结果呢?到了永宁那会儿,小偷小摸的盗贼就跟蚂蚁一样多,到处都是,州郡因为没防备,根本抓不着他们,这下可好,天下大乱了!

  还有那个鲜卑族的莫护跋,带着慕容部的人从塞外跑到辽西棘城北边住下了。

  他的孙子涉归更是厉害,直接搬到了辽东北边,还向中国示好。

  不过后来这家伙开始造反,带了五万人去攻打昌黎,这就是混乱的开始啊!

  因为这些事情,各个州郡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纷纷上奏给武帝听。

  武帝一听也慌了神,赶紧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

  最后决定让每个州的刺史都要管军事和民政,这样一来,州郡的领导们可就忙坏了!

  再后来,那些胡人因为生气,开始杀人放火,成了老百姓的祸害。

  这时候,有个叫郭钦的御史站出来说:

  “这些胡人历史上就一直是麻烦制造者。咱们魏国初期人少,西北的那些郡都被胡人占了,甚至连京兆、魏郡、宏农这些地方都有他们的身影。

  现在虽然表面上听话,但谁能保证将来不出问题呢?万一哪天有紧急情况,胡人的骑兵从平阳、上党出发,三天就能打到孟津。

  到时候北地、西河、太原、冯翊、安定、上郡这些地方都得遭殃!”

  郭钦建议武帝利用平定吴国的威势和手下猛将们的智谋,逐步把内地的胡人迁移到边疆去,同时加强边境的防御,恢复古代帝王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政策。

  他说这可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好办法。

  武帝看着手中的奏章,摇了摇头说:

  “秦始皇那时候,可是建了个万里长城来挡胡人,结果呢?问题出在自家后院,跟匈奴没啥关系。现在天下都是一家人了,还有谁敢造反?”

  他转向大臣们,笑着说:“我听说治理天下的秘诀在于找到合适的人才,你们怎么不给我推荐些聪明能干的人,而是整天给我讲些空话?”

  说完,他让手下发出诏书,要求各地推荐有才之士。

  不久,有个大臣推荐了广陵的华谭,说他聪明好学。

  武帝一听,立刻让人去把华谭叫来面圣。

  华谭拜完后,武帝亲自问他:

  “现在四海一家,但北方有不服的,西边也有不听话的。怎么让这些人都听话呢?”

  华谭笑着说:“听说圣人治理天下,就像用大网捞鱼,用好风吹麦子。只要选对人,就能让天下太平。”

  武帝听了很高兴,又问:“舜靠二十八个人成功,周文王、武王靠很多人兴旺。找人才真难啊!”

  华谭回答:“现在各地都在推荐优秀人才,就像南海有珍珠,大宛有好马一样。”

  武帝更高兴了,让他当了郎中,然后散朝。

  听说淮南有个袁甫,字公胄,是个学习狂魔,辩论起来更是无人能敌。

  他听说朝廷在招贤纳士,尤其是那位中领军上将军何勖,对人才那是求贤若渴。

  于是,袁甫就屁颠屁颠地跑去拜访何勖,一脸诚恳地说:

  “我这人虽然有点笨,但管理个小县城还是绰绰有余的。我听说将军您特别重视人才,我这不就来了吗?为什么不给我个机会呢?”

  何勖一听,乐了:“你这小伙子,怎么就想着去当县长呢?不想着干点更大的事业?”

  袁甫一本正经地回答:“人各有所长嘛,就像丝绸再美也不能当盾牌用,稻米再香也不能当调料。

  所以啊,有的人适合在地方上发光发热,有的人则适合在京城混个脸熟。我这人啊,就适合在基层锻炼锻炼。”

  何勖被他的直率和自知之明逗乐了,当场就任命他为松滋令。

  时慕宾石珩听说甫能辩,于是想考考他,问道:

  “你这么能说,那告诉我,为什么寿阳西边总是干旱,东边却老是发洪水?”

  甫不假思索地回答:“寿阳东边住的都是吴人,他们整天哀声叹气,怨气冲天。这怨气多了,就变成了云,云多了就下雨,雨下多了就成了洪水。

  而寿阳西边住的都是中原人,他们刚赢了吴国,高兴得不得了,整天吃喝玩乐。《公羊传》里不是说了吗,鲁国人太开心,所以那里老旱。

  如果京师能平衡一下,让大家都开心,那天下就太平了,什么灾害都没有了。你虽然是个高人,但这个道理你懂吗?”

  珩被甫的机智和幽默打动,从此不再找他辩论。

  有个小伙子,名叫艾益,他不爱学习,就爱四处晃悠,大家都觉得他有点傻。

  一次,他拿着些瓜果回家,想给后妈任氏尝尝。

  任氏却说:“孝经里说,就算天天给你吃大餐,你不学好也白搭。”

  她叹了口气,“人家孟母三迁,曾父烹豕,我这教育怎么就教出个‘迷糊蛋’呢?”

  艾益一听,心里五味杂陈,决定要改头换面。

  他开始埋头苦读,从种田到写书,无所不干。

  最后,他成了个大作家,还自封为“玄晏先生”。

  虽然有人请他去当官,但他只想做个快乐的书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