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扩军消息抵京!(2 / 2)

加入书签

        ……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

        当朱棣从船上下来之际,学社读书人、来迎接的百姓,纷纷下跪参拜。

        嘶!

        叶茂、沈仁身后的福建地方文武官员,转头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倒吸凉气。

        眼睛瞬间瞪大。

        沈仁往后面看了眼,心神震荡,暗道:‘若是王爷要带着福建,从朝廷脱离,恐怕也未必不可行!’

        他知道王爷在福建的声望很高。

        但没想到这么高!

        要知道,按照朝廷规矩。

        藩王是没有资格让读书人跪拜的。

        可瞧瞧眼前一幕。

        这恰恰证明,福建上上下下,绝大多数人都已经被王爷折服。

        那些仇视王爷的,如今也只敢藏在家里,小声暗骂几句。

        ……

        沈仁一边想着,一边和叶茂,领着文武两班快步迎上去。

        朱棣和众人寒暄几句,让远处跪拜的读书人、百姓起身后,踩了踩脚下碎石子路,指着笑问:“这条石子路是今年铺设的?”

        他回朝时,还没有。

        叶茂含笑点头,“今年,臣派人去鸡笼屿请匠人来福建,帮福建建了几座水锤坊,动员百姓在农闲时,修建了这条从闵安镇码头,通过闽县、福州……最终直达建安的石子路……”

        朱棣微微挑眉。

        这工程量可不小!

        鸡笼屿兵工厂,为了提升火炮、火铳制作速度,发明了水锤锻铁法。

        因地制宜,利用了鸡笼河的水力。

        也算是一门新技术。

        可即便沈仁在福建建设水锤坊。

        修这样一条石子路。

        所需石头以及人力物力,也十分庞大。

        “百姓没有被你搞的怨声载道吧?不要为了陛下南巡,给我脸上贴金,搞的百姓民怨沸腾。”

        闻言,叶茂等人瞬间笑了。

        沈仁替叶茂说道:“王爷,你看看这些百姓有没有怨言?”

        “这条路,不但沿途百姓纷纷支持,商贾豪强也出钱出粮支持,从闽县到建安这条道路,现在已经被咱们福建人称之为黄金路,这条路,几乎承担着整个福建,将近七成海贸货品转运……”

        朱棣耐心听着,渐渐明白。

        这条路的运输量十分庞大。

        而经常下雨泥泞,以及冲刷出的沟坎,严重影响货品转运闽县码头。

        百姓、商贾因此都有损失。

        所以,当叶茂提出要修一条,不惧雨水冲刷的石子路时。

        无论是百姓,还是商贾都积极响应。

        百姓出力。

        商贾豪强出钱出粮。

        ……

        朱棣放心了,笑道:“我们先去闽县,边走边说。”

        一路上,朱棣骑马观察。

        闽县的变化很大。

        闵安镇变化更大。

        叶茂介绍,仅仅一个闵安镇,如今就有二十万人!

        依托闵安镇的码头为生。

        临近中午。

        抵达闽县。

        叶茂带朱棣来到闽县县学。

        朱棣更是感受到,闽县的财大气粗!

        新建的县学,使用了红砖瓦顶,占地面积,都超过了金陵府学!

        叶茂见朱棣惊讶,笑道:“王爷,这是徐县令离开时就设计好的规划,当时,徐县令就预想到,未来咱们闽县的人口一定会膨胀,随着百姓富裕,会有越来越多百姓子弟读书……”

        “徐县令的预测完全正确,如今,闽县人口规模已经突破五十万,是咱们福建第一大县,比布政使所在地福州人口数量都多,闽县依托闵安镇码头,更是富得流油,闽县新任县令,也就是原来的县丞,决定拿出一部分归属县府的财税节余,支持闽县县学,闽县县学彻底放弃盈利目的……”

        朱棣点点头。

        其实,县府的县学,在很多地方,就是官府的小金库。

        闽县现在富了。

        继任县令愿意这样做是好事。

        不给孩子们花在读书上。

        这笔钱,也会被地方官员吃喝贪墨掉。

        何况,他这次回来,主要是接收今年的财税。

        至于大明境内,乃至福建,将来如何发展,他不想掺和。

        也不会发表任何意见了。

        “今年的财税收入是多少?”

        叶茂笑笑,‘王爷总算问及此事了!’

        按捺着激动,汇报道:“禀王爷,今年在养殖、玉米秸秆酿酒、经济树木方面,进行精细化发展,取得的成效很大,像咱们福建玉米秸秆酿造的酒、红枣制作的糕点等等,已经推到邻近的江浙、江西、广西等地,售卖的极好,有钱人喜欢咱们福建产枣糕、普通百姓喜欢喝咱们福建玉米秸秆酿造的低价美酒……”

        “今年福建税赋,总计两百八十万两!”

        他已经派出右布政使回朝汇报了。

        能预测,这个数字,对朝堂的震动!

        去岁两百万两。

        今年两百八十万两。

        在去岁基础上,增加四成!

        放眼当今天下,也只有王爷指导建设的福建,才能保持如此高增长!

        他有信心。

        今年福建就能挤入全国各省前三!

        能稳压福建的。

        恐怕也只有年年排第一的江浙和万年老二直隶了。

        大明精英层敌视、排斥王爷。

        他就用数字,狠狠抽这些人的脸!

        朱棣缓缓回神,沉默片刻,转身看着众人,“这份成功来之不易,我带走两百五十万两,剩下的三十万两,用于扶持福建境内,那些环境恶劣的村庄、土司部落吧,至少要把路修通,他们产出的货品可以更容易运出来,土司部落,也更容易和我们进行交流,促进彼此迅速融合……”

        他原本准备一锅端的。

        可这笔钱太多了。

        这也是福建百姓创造的财富。

        这笔钱父皇给了他,他想如何用,朝廷那些人,已经没有资格指手画脚了。

        他帮了福建百姓。

        福建百姓也成就了他。

        临走时,最后为他们做一件事吧。

        朱棣见沈仁和福建官员要感谢他,摆手制止,“这件事,你们不用宣扬,低调把事情做了就行。”

        众人看着朱棣。

        明白朱棣的想法和顾虑。

        眼中为朱棣遗憾的神色一闪而逝。

        他们福建官员,无论当初多么抵触这位王爷。

        无论这些年,是清廉,还是吃拿卡要。

        大家伙儿心里其实都挺佩服这位的。

        他们身处其中,亲眼见证了福建,一日比一日繁荣富裕!

        纵观中原数千年历史。

        只有这位王爷,缔造了这样的奇迹!

        可现在,这位王爷却被逼的离开大明。

        朱棣见众人情绪有些低落,笑道:“诸位,我们一起共事也三四年了,陛下南巡后,我就不会再踏足福建了,有些话,几年前刚来福建时,就想与诸位推心置腹,陛下南巡时,也不方便,趁着今天的机会就说说……”

        所有人全都精神一震。

        这位说的话,他们愿意听!

        “福建的一切变化,你们参与了、见证了,在推动福建变革时,我对诸位不信任,所以,很多事情做法是一刀切,或者以宏观引导的方式,避免诸位插手,从而利用权力上下其手……”

        ……

        “咱们大明官员俸禄的确不高,那是因为,咱们大明整体底子还太单薄了,你们很多人都没见过我父皇,以为他是皇帝,一定极尽享受,我可以告诉诸位,我父皇,吃顿红烧狮子头,都香的不得了……”

        老头子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不算是历史上最好的皇帝。

        但老头子绝不是一个,耗费民脂民膏,贪图享乐的人。

        这些年,他都看在眼里。

        “未来,随着百姓富裕,朝廷国库充盈,朝廷肯定会逐步提高各级官员俸禄。”

        ……

        “你们有人出身各地士绅家族,本身就不缺钱,有人在我来之前,肯定也没少捞钱,我提及此事,并非想追究诸位……”

        若真杀贪官。

        全杀了肯定有冤枉的。

        但让大明的官员排队,间隔一人枪毙一个。

        肯定有漏网的。

        “你们是福建成果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随着福建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建成,是不是感觉,上下其手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百官讪笑。

        有人心虚低头。

        “在福建的建设中,你们是有功劳的,未来,你们会因功离开福建,去其他地方为官,我发自内心希望诸位收手,你们已经不缺钱了,而且,再不收手,迟早有一天会因此断送自己、家人、家族的前途命运,去了其他地方,把清廉和福建模式带出去,为自己曾今的错误行为,将功补过,现在改,还不晚。”

        话罢,朱棣丢下一群沉思百官,转身继续往县学里面走去。

        他这也是聊胜于无罢了。

        若是有一两个转变。

        对于百姓来说,都是福祉。

        就好像叶茂。

        叶茂若是不改变,就没有福建百姓,这些年的福祉。

        至于如何杜绝大明内部的贪腐问题。

        那是大哥和父皇的事情。

        若非对福建有感情。

        他都不会说这番话。

        百官驻足原地,怔怔出神思考。

        ……

        朱棣为了表明和大明的切割。

        此番回来,连闽县府衙都没去。

        在县学内用过午膳,就去了叶茂为他准备的临时书房短暂休息。

        午后。

        咚咚咚……

        叶茂敲响书房门,“王爷,外面已经准备好了……”

        吱呀!

        房门打开。

        朱棣走了出来,笑道:“那就走吧,去和这些学社读书人说说话,明天我就回去。”

        他此番来,对福建各地学社探讨提出的一些问题很感兴趣。

        比如,到底是什么限制了人口增加。

        他希望,大明人口能实现爆发式增长。

        如此,大明承载不了。

        他才能带着多余的人口,冲向深蓝!

        抢占那些无主之土!

        “王爷,沈将军有些话想与王爷单独谈谈。”

        朱棣回神,看了眼叶茂,含笑点头。

        朱棣来到县学,专门为集中讲学修建的广场时,广场已经坐满了读书人。

        密密麻麻,人头攒动,至少有上千人!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棣现身瞬间,山呼千岁声响起。

        一个个身穿儒衫的读书人,以弟子之礼,向朱棣行礼。

        朱棣笑着压了压手,等一众读书人重新落坐后,朱棣随同叶茂走上讲学台。

        百官已经在讲学台两侧坐着等待了。

        朱棣落座后,含笑环视下面读书人,“你们这段时间探讨争论的内容,我已经知晓了,你们谁想问,都可以随意发言。”

        “王爷!”

        一名读书人迫不及待起身,“学生想知道,到底是粮食产量制约了人口增长,还是历朝历代不合理的税制,制约了人口增长,亦或是,两个因素都有,哪个因素更重要。”

        “王爷,学生想知道,朝廷能不能转变税收主体,百姓很苦,农业为主体的税法,对百姓太不公平了……”

        ……

        一个个读书人起身,讲述各自的问题。

        朱棣耐心倾听。

        等众人讲完后,笑道:“其实,你们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一个是人口增长和税法亦或是粮食产量的问题,一个是税法主体,到底以农业税为主体,还是商税为主体。”

        叶茂站在朱棣身边,亲自把朱棣总结的两个问题写在一块立在木架子的黑板上。

        百官也全都眼巴巴看着朱棣。

        朱棣起身,指着第一个问题,“人口增长问题,我认为两个因素都有关系,不过,我认为,历朝历代施行的人丁税对人口增长制约更大……”

        几千年王朝史中。

        人口只在明清两代实现了跃进式突破。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取消人丁税后。

        大明人口,实现了高速增长,突破至九千万数量级。

        清朝雍正,实行了比张居正更为彻底的一条鞭法,到清末,中原人口达到四万万之巨!

        人丁税让百姓不敢生。

        而这两个朝代,尤其是清朝雍正彻底的一条鞭法,取消人丁税后。

        百姓敢多生。

        多生后,百姓玩命垦荒。

        耕地面积也在这两个朝代实现了数量级的跃迁。

        “咱们福建的粮食产量翻倍,可人口增长却十分不明显,就证明,制约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不是粮食,各种以人丁为基础繁重的税法,才使百姓不敢生养太多孩子。”

        “王爷,那如何改变呢?”有读书人举手大声询问。

        朱棣略作沉吟,琢磨后,还是决定说了,“取消人丁税,今后的税赋,以天下人,无论百姓还是士绅,占有的资产收税、比如店铺、田地……”

        众人顿时哗然。

        以资产收税!

        也就意味着,士绅家的土地也要收税!

        “王爷燕藩治下,将来就要这样做吗?”

        “对!”

        在他的设想中。

        未来就没有所谓的农业为主体的税赋。

        乡土村社都是小型经济体。

        以资产制定税种,辅以商税,完全能满足燕藩政权财政支出。

        ……

        这一天,朱棣和福建学社读书人讨论了很多。

        当天,隐藏在学社读书人中的锦衣卫密探,就把朱棣讨论的内容,快马加鞭送往金陵。

        朱棣对此并不意外。

        在福建短暂停留一日后。

        便带着两百五十万两银子,启程回东番。

        ……

        十日后。

        金陵。

        “听说了吗,福建右布政使回来了。”

        “福建今年税赋总额,高达两百八十万两!所有行省中,排名第三!”

        “是不是过几年,就会超过咱们直隶?”

        “有可能,今年咱们直隶税赋是三百七十万两!”

        ……

        福建税赋总额已经传开。

        百姓震惊议论。

        雇工身股制、乡土村社、朱棣,一时间又一次在金陵城内尘嚣喧上。

        皇宫。

        午朝即将开始。

        百官在殿内等着朱元璋,小声议论。

        “两百八十万两啊!全都给朱四郎了!”

        “明年若是福建再按照这个速度增长,就极有可能超过直隶!”

        “福建到底多么富裕?陛下南巡时,倒要看看!”

        “还是想想两百八十万两,朱四郎能干出什么大事吧!”

        ……

        “陛下驾到!”

        唱喝声响起瞬间,百官息声。

        朱元璋出现。

        山呼万岁,简单君臣礼毕后,朱元璋含笑看向百官,“福建税赋总额的消息,你们都听说了吧,用不了几年,恐怕福建就会超过直隶,福建以前可是一个垫底行省……”

        百官如同吃了苍蝇难受。

        皇帝一句不提朱四郎。

        可仿佛,句句都在提!

        “陛下,臣蒋瓛有急报求见陛下!”

        就在朱元璋还在刺激百官之际,殿外,传来蒋瓛急促声。

        群臣纷纷转头。

        朱元璋停顿,“进!”

        蒋瓛步履匆匆入内,行礼后,高举信报大声道:“陛下,东番传回消息,燕王治下,研制出一种一丈长,重两千市斤的巨型岸防炮……”

        ……

        “燕王已经启动大扩军,大规模扩军,陆军要扩充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四个混成协……”

        朱标听闻这个消息,都不由惊讶转身看向蒋瓛。

        百官更是哗然。

        “四个混成协,燕藩一个混成协六千多人吧?”

        “五个混成协,再加陆军第一镇,兵力将近五万了!”

        “燕王想干什么!”

        ……

        “肃静!”太监在朱元璋眼神示意下,发出的呵斥声,令百官瞬间息声。

        朱元璋看着百官不安神色,暗暗冷哼一声,询问:“知不知道,老四扩军要做什么?”

        “陛下,锦衣卫汇报,燕王要在陛下南巡时,请朝中诸位大人,观摩燕藩灭吕宋……”

        明天就开始南巡情节,这是最后一章过渡。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